您的当前位置:恶性青光眼 > 病情诊断 > 水源热泵技术主力节能减排多方受益
水源热泵技术主力节能减排多方受益
水源热泵系统是采用循环流动于共用管路中的水、从水井、湖泊或河流中抽取的水或在埋入地下的盘管中循环流动的水为冷(热)源,实现制冷、制热的系统。水源热泵系统一般由水源热泵机组、热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循环水泵及水管路等组成。
水源热泵系统是以水为载体进行冷热交换,通过水源热泵机组,冬季将水体中的热量“取”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把室内热量“释放”到水体中。根据热交换系统形式不同,可分为水环式水源热泵系统、地表水式水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式水源热泵系统和地下环路式水源热泵系统。
水环式水源热泵系统:
夏季通过冷却塔将水系统的热量散发出去,冬季通过锅炉加热循环水,提供辅助热量。该系统投资较低,但冬季制热时系统能耗较高。
地表水式水源热泵系统:
将换热管路安装于靠近建筑物的湖水、池塘、河流等地表水中,通过地表水提供建筑物热量或散热。湖水的深度及面积非常重要,必须核定是否满足建筑物负荷的需求。根据换热的形式该系统分为取水式系统和抛管式系统。取水式系统是从地表(湖水、池塘、河流等)中抽取水后经过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系统;抛管式系统是以水为介质通过闭式循环的换热盘管与地表水(湖水、池塘、河流等)换热来实现能量转移。
地下水式水源热泵系统:
系统直接用地下水提供水系统的负荷,最大的好处是环路水温恒定,通常在12-15℃。适用于土壤可以回灌的地区。
地下环路式水源热泵系统:
在地下打孔并埋入换热管,与土壤进行热量交换为空调系统提供冷/热源。通常具有立式或水平式两种,立式适用于可利用面积小,水平式适用于具有较大利用面积的场合。空调系统负荷通过地埋管和土壤交换,初投资大,运行费用低。
水/地源热泵技术发展背景
太阳每时每刻向地球散发巨大的能量,这其中有46%可以被地球吸收。因此底壳中存储了大量的能量使得土壤、地下水常年保持较为稳定的温度,不易受外界影响。
空调本身是一种能量转移运输的工具,在运行时热泵机组只需要付出较小的能量投入即可吸取存储在地下的大量能量。
热泵制热运行时,由于冬季深层土壤和地下水的温度高于室外环境,使得系统可以获得更多的能量,相比空气源热实现更高的效率,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大大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节省能源使用和费用开支。
水/地源热泵系统不向外界排放任何废气、废水、废渣,是一种的理想的“绿色技术”。
水/地源热泵系统利用常温土壤或地表水、地下水中的热量,这些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因此也是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技术。
水/地源热泵技术发展史
地源热泵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年瑞士佐伊利(H.Zoelly)的一份专利文献中,之后的几十年,一直处于试验研究状态。并先后开始有了地表水源热泵系统、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土壤耦合热泵系统的问世与发展。
20世纪30年代地表水源热泵系统问世,作为最早的应用项目,瑞士苏黎世市政府大厅以河水作为热源,供热能力kW。到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地下水源热泵与土壤耦合热泵系统开始在欧洲与北美安装使用。但由于这个时期能源价格低,应用技术还不够成熟,地源热泵系统未得到普遍的推广与应用。
地源热泵作为真正兴起的一门新技术,并获得应用与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之后,一次能源的紧缺与价格的上涨又引起了人们对节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