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恶性青光眼 > 病情诊断 > 我国青光眼临床与科研的现状和未来
我国青光眼临床与科研的现状和未来
作者:王宁利
来源:中华眼科杂志,,51(02):81-83.
摘要
我国青光眼学科在过去的5年里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评选出的十大进展中也不乏达到国际水平的研究工作。但我们应该对我国青光眼临床与科研的现状与未来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和规划,使我们在未来5年里能够逐步提高临床和科研水平,提升我国青光眼学科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
青光眼是全球首要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目前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达到万,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有万,且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数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物理学、信息技术学的发展,青光眼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近期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评选出了能够代表我国近5年(至年)青光眼临床与基础研究水平的10项研究成果:(1)发现低颅压所致跨筛板压力差增大是导致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2)人类Tenon囊成纤维细胞成功诱导分化为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3)发现吡非尼酮滴眼液可用于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抗瘢痕治疗;(4)发现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个易感基因位点;(5)首次发现线粒体功能缺失在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作用;(6)首次发现前列腺素衍生物可以导致Schlemm管扩张;(7)北京眼病研究主要结果之一:我国城市人口视野丢失5年随访;(8)发现青光眼患者3.0T核磁共振下中枢结构异常;(9)发现我国青光眼患者存在外侧膝状体损伤;(10)发现青光眼视神经损伤酪氨酸激酶受体通路机制。部分研究引起了国际青光眼学界的高度北京治疗白癜风技术全国青少年白癜风公益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