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恶性青光眼 > 疾病常识 > 时间虽不再重返,但日日夜夜都不能把你从记
时间虽不再重返,但日日夜夜都不能把你从记
我们不能建造一座城堡。如果你建造一座封闭的城堡,最终的结果是你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你将失去整个世界。
——美国国家纪念馆设计师迈克?阿拉德
每到夜晚时分,纪念的“纪念之光”(TributeinLights)蓝色光柱从世贸遗址附近射向曼哈顿的夜空,象征着在事件中消失的纽约市世界贸易中心双子星永远屹立。年9月12日起,美国国家纪念馆(TheNationalSeptember11MemorialMuseum)正式接受预约访客参观。一年后,设在纪念馆广场下的博物馆也建成开放。这个纪念建筑的设计理念是“对缺失的反思”,在这里纪念的除了事件的遇难者以外,还有在年世贸大厦爆炸事件中丧生的遇难者。世贸大厦原址的整个基地占地六万五千平方米,这个景观艺术作品正好占去了总面积的一半。
这片大型纪念建筑景观的设计师是来自以色列的迈克?阿拉德(MichaelArad),年1月,他的作品(设计稿,编者按)倒影缺失(ReflectingAbsence)从63个国家的多份设计图中脱颖而出,设计方案获得了由艺术家、遇难者家属、政府代表和当地市民共13人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最终认可。
美国国家纪念广场景观设计图
这也许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的纪念馆/博物馆,自悲剧发生后将近7年,设计方案公布后4年半,第一根钢梁才在原址工地安装到位。这也许是世界上最昂贵的纪念馆/博物馆,纪念馆广场和博物馆的总造价超过了7亿美元。这也许是世界上最具争议、设计方案修改最为频繁的纪念馆/博物馆,它承载了太多的复杂情感,寻找一个最终的平衡点成了过去十年馆方面临的最大挑战。但是,迈克?阿拉德与所有涉及到该景观建设、评审的人们终于完成了它。
迈克?阿拉德说:“我们不能建造一座城堡。如果你建造一座封闭的城堡,最终的结果是你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你将失去整个世界。”
这个纪念建筑的设计理念是“对缺失的反思”,在这里纪念的除了事件的遇难者以外,还有在年世贸大厦爆炸事件中丧生的遇难者。世贸大厦原址的整个基地占地六万五千平方米,这个景观艺术作品正好占去了总面积的一半:双子塔留下的大坑建成6米深、各占地平方米的方形水池,其四周的人工瀑布最终汇入池中央的深渊。用四起的水声遮蔽闹市区的喧嚣,而瀑布则能过滤外部强烈的光线。
概念模型
建筑的核心:足印——静水流深,是无声的诉说。
曾经的世贸中心双子塔低于街道平面的“足印”是这组纪念建筑的核心。水幕从环绕这两个“足印”的高墙上向中心注入,并再次流入一个更小的深坑,细细的溪流在这里静静流淌——这里就是双子塔结构核心的所在地。环绕着高墙顶端的铜板上刻着大约三千遇难者的姓名供游人瞻仰。在两个“水池”之间是被草木覆盖的广场。
下沉式的跌水池,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两座大楼消失后遗留下的痕迹,这正是这设计被采纳的原因。
而巨大的高差,让水池中的大瀑布格外壮观。水流的不断漫下,让人能感觉到时间的流逝不再复返,也以此缅怀曾经的“双子大厦”与遇难者,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
图为大瀑布的照明效果,黄色调的灯光,似乎点燃了瀑布,让整个北跌水池燃烧起来。这容易让人回想起悼念事件的熊熊大火。远处的两束高能量的镭射激光,射向深邃的夜空,宛如双塔重生,并慰籍着遇难者的在天之灵。
两束高能量的镭射激光,射向深邃的夜空,宛如双塔重生,并慰籍着遇难者的在天之灵。
这是施工过程中,正在安装的水循环系统。通过水泵不断地把水体抽回到池壁顶部的蓄水槽,瀑布的效果才能实现。
水池外围刻着在纽约市、宾夕法尼亚州、五角大楼以及年世贸爆炸袭击中丧生的遇难者的名字。瀑布池周围还种有棵树,包括一棵在事件中幸存下来的梨树,如今,它生长在一片白橡树林之中(橡树是美国的国树),庄重的氛围让人强烈感受到对逝者的怀念和重生的希望。
这也许是世界上第一座在悲剧原址上建造的纪念馆/博物馆,而它本身就是展览品。
整个景观最让人尊敬的部分
整个建筑景观最让人尊敬、也充满了人情与科技冲击的部分是水池外围遇难者名字的排列。通常来说,这种以纪念之名而排列的遇难者姓名会根据字母的先后顺序来,但是在“倒影的缺失”中,近名遇难者的名字排列方式却是一个例外,它们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随机排列的,没有依据任何顺序。实际上,按照建筑师迈克尔·阿拉德的说法,遇难者名字的顺序“具有特殊意义的邻接”方式,即将彼此有联系的遇难者的名字排在一起。这种方式不仅能揭示遇难者临终时的所处位置以及与哪些人在一起,同时也能展示出遇难者之间的友谊、亲情以及他们的英雄行为。
名字排列分类:基于“聚类算法”上的名字排列算法
“最终所有遇难者名字被分成世贸中心北楼、世贸中心南楼、五角大楼、11号航班、77号航班、号航班、93号航班、被授予9/11勇士称号的消防员和警察、年爆炸等9组”
“倒影的缺失”建筑物每面水池周围共有76块铜板——每面18块,每个角各1块,其中有16块形状不规则。每块铜板都有自己的编号,例如“N21”——其中N或S代表北或者南水池,数字代表铜板的位置。
技术人员研发出一种基于“聚类算法”上的名字排列算法,即根据不同的属性分类,同一个类别中的对象都会拥有相似的一些属性。因此——最终所有遇难者被分成世贸中心北楼、世贸中心南楼、五角大楼、11号航班、77号航班、号航班、93号航班、被授予9/11勇士称号的消防员和警察、年爆炸等9组,并被分配到南北两个水池周围的铜板上。
遇难名单分配示意图,图片来源于网易探索
由于刻在铜板上的遇难者名字相互连接,互不间断,因此有些名字不得不刻在两块铜板之间,穿过铜板间细小的无法用肉眼看见的伸缩缝。这些伸缩缝非常小,可以置于很多名字的姓与名或者中间名缩写之间。但一些确定的名字——比如姓以J开头或者名以y结尾的名字——无法穿过这条缝隙。同时,虽然电脑程序能够解决与名字排列有关的逻辑问题,但并不擅长在完成这项工作的同时兼顾美感。因此,最终遇难者名字的布局图还必须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修改。
图片来源于网易探索
将遇难者分组后,便进入了更为复杂的一步,也是最能体现人类情感的一步,就是将相互有关联的遇难者姓名相邻排列在一起或者附近,以反映出他们之间的亲情或友情关系。为了发现这些联系,媒体设计公司LocalProjects求助于遇难者的家属了解相关的信息,从收集到的反馈中创建一个能够体现出遇难者之间联系的系统。最终,他们共收到遇难者家属大约个邻接请求。依据这些邻接请求,技术人员首先绘制了一幅图像,以便了解遇难者之间关系的复杂性。投资银行CantorFitzgerald有人在袭击中遇难,因此图像中有一部分的连线显得尤为稠密。
曾喆,年出生于广州,在事件中因为救人而牺牲,成为了美国的国家英雄。
晚上,黄色调的灯光,可以穿透镂空的名字,让其散发出光芒。这是对遇难者在天之灵的一种缅怀。
流水与铜板和那些不曾被忘却的名单所构建的,是一个露天怀念场,人们接近它,一份对生死的感念会油然而生。
美国国家纪念馆内景
日日夜夜都不能把你从时间的记忆中抹去。(Nodayshalleraseyoufromthememoryoftime)
——诗人维吉尔
图为纪念馆建筑外立面玻璃幕墙
纪念馆建筑外立面玻璃幕墙
美国国家纪念馆一侧是一座博物馆。该博物馆以大量的现场图片和实物,表达对遇难者的缅怀悼念以及遇难者家属对亲人的追思。
美国国家纪念广场剖面图
室内的设计稿
纪念博物馆内一墙上刻着诗人维吉尔的诗句:日日夜夜都不能把你从时间的记忆中抹去(Nodayshalleraseyoufromthememoryoftime),以悼念那些在9.11中遇难的人们。
图为在美国纽约拍摄的“9·11”国家纪念博物馆内保留的防水墙基。
图为在世贸中心大厦倒塌时遭遇严重损毁的救援消防车。
在“9.11“恐怖袭击中,遭飞机撞击的北塔残骸。
当飞机撞击北塔时,电梯的缆绳被切断,数百人被困在93层楼以上,而大部分在92层楼以下的人们可通过楼梯逃生。图为世贸中心的一段逃生阶梯。
博物馆展出全世界人们对9.11恐怖袭击的回忆音频。包含28种语言,来自48个国家。
一段在“9·11”恐怖袭击中被严重损毁的大楼钢梁。
在救援时使用的一台起重机,用来挖走钢筋碎片,好寻找遇难者遗体。
“9.11”国家纪念博物馆展出的图文资料。
电梯内的电动机,以一分钟英尺的速度运作。
倒塌大楼内的衣物。
走廊上展示的纪念物。
一段在“9·11”恐怖袭击中被严重损毁的大楼钢梁。
飞机残骸。
消防车。
从碎石中找到的自行车。
防水墙基。
附:本文组稿/编辑咖啡何,特别感谢一休爸爸提供点子及素材。本文根据互联网综合。
-End-
点击左下角查看徐冰曾为“”十周年撰写的文章《从今天起,世界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