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恶性青光眼 > 疾病常识 > 气象局长空降地震局打一成语惊天动
气象局长空降地震局打一成语惊天动
新闻事件
据说本周一,也就是12月5日,中国气象局和中国地震局分别召开了干部大会,会议的主题很突出,中央任命郑国光同志为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同时免去其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的职务。随后,新任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同志和局属事业单位以及各省地震局主要负责人座谈。郑局长强调三点:一是深入贯彻中央大政方针;二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气象局长空降地震局任局长!从跟大气气候打交道,到向大地岩层做学问,这真是彻彻底底“天与地”的交流了,无论对于气象局还是地震局来说,都是一件大事。
新任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同志何许人也,百度百科这样说:
新任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同志简介郑国光,男,汉族,年11月生,江苏省涟水人,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12月参加工作,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物理系大气物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研究员,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博士生导师。年2月获南京气象学院(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探测专业学士学位,年7月获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物理专业硕士学位,年7月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物理系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来源:百度百科,截止年12月4日。
郑国光同志是一位学者型官员,在学术方面专攻冰雹形成机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目前仍是该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郑博士主政地震局,带来的展望无疑是很丰富的。当然,时事评论并非本号专长,本号专注科普,从灾害科普的角度,这一场“惊天动地”的交流,小编我是拍手支持滴。
从地球科学看气象和地震同根同源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其中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地球内圈可分为地壳(圈)、地幔(圈)和地核(圈),如下图所示。
图1.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气象研究和地震研究,同属于地球科学的范畴。气象研究的范畴主要在大气圈层和水圈层,怎么还跟水圈扯上了呢?地表水蒸腾——遇冷凝结成云——大气降水回归地表(地下),水循环跟大气圈息息相关,降水预报是气象预报的重头戏。地震发生在地壳和地幔深度,地震研究属于地球内圈研究的一部分。那么,擅长大气物理的气象学者,如何看待地球内圈的研究呢?佳话一箩筐啊!
同属于地球科学的研究范畴,不少大神级别的气象学家,对地球内圈的研究也很感兴趣。比如大名鼎鼎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此人牛叉到25岁获得气象学博士学位,专攻古气象学和大气热力学。但是他最让人了解和熟悉的建树,却在——大陆漂移假说。传说有一回他摔骨折了,医院养病,看着墙上挂的世界地图,猛然发现南美洲的西线轮廓,和非洲大陆的东线轮廓,咋就那么丝丝合缝呢。巧合吗?科学家的敏感性让他一头扎进了寻找证据的研究,从古生物化石、古冰川分布、地层构造特征等都找到两个大陆边缘地区的相似性。年魏格纳出版《海陆起源》,阐述了著名的“大陆漂移”假说,提出在古生代石炭纪之前,大陆是完整一体的(盘古大陆,如下图),后来逐渐裂解分开,移动至现在的位置。大陆漂移假说为后来的板块构造理论开启了思路,进而为大地震分布集中于板块边缘提供了合理性解释。
图2.盘古大陆形状示意图
气象局长空降地震局,期望藉此让同属地球科学领域的气象和地震研究,产生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在灾害防御和预警公共服务、灾后应急响应、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产生碰撞的火花。气象和地震,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平时隔得太远,这回算是一次“惊天地”的交流了,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