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恶性青光眼 > 疾病体现 >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让甬城自由呼吸二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让甬城自由呼吸二



  因地制宜地编制好宁波市的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将为宁波构建起可持续、健康的水循环系统。规划明确了目标,理清了思路,从“渗、滞、蓄、净、用、排”六个方面入手,着重做好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城市大排蓄系统构建、城市水环境治理规划等,为建设更加宜居的美丽宁波提供有力支持。规划的技术路线是什么?

点击查看大图

宁波市海绵城市技术路线图

规划的内容要点有哪些?   ◆通过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严格管控。

  通过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将市区范围内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水源涵养区、重要湿地、生态公益林、洪水调蓄区、重要自然岸线、重要物种保护区等纳入生态保护红线。

城市生态格局图

生态保护红线落线图

  ◆宁波市中心城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小于75%。

  根据《技术指南》,宁波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控制率为75%~85%。通过对宁波市气象局提供的近30年逐日降水量资料(不包括降雪),统计分析得出宁波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和宁波市不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达到指南中要求控制率在75%~85%间对应的设计降雨量为20.7~30.3mm。根据宁波市中心城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下垫面等实际情况,确定宁波市中心城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小于75%,并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控制性详细规划里。

各控规单元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图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策略   低影响开发(又称低冲击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LID)是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提出的一种暴雨管理模式,主要通过模拟自然的径流过程来减少建设对雨水排放的影响。

海绵城市地块建设方案

海绵城市道路建设方案

  分类建设用地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为建议值,具体需结合各地块的实际布局核定,目标是通过各类低影响开发措施的落实,分类建设用地的径流系数达到控制要求。

径流系数控制目标表

  ◆城市大排蓄系统构建策略

  城市可选择建设的调蓄设施主要有两类:一是地下调蓄设施,如地下调蓄池、调蓄隧道等;二是末端绿色调蓄设施,主要是指附属于城市广场绿地的调蓄设施城市湿地、多功能调蓄设施等。

  结合宁波中心城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将中心城区调蓄绿地分为两大类,包括城市防护绿地和城市公园绿地。城市大调蓄系统建设主要面向城市特殊时期河网水的调蓄,在城市内河水位超过一定水位后发挥调蓄功能。

中心城区绿地调蓄系统图

不同宽度河道建设方案示意图

  ◆分三类进行建设策略

  结合城市现状建设情况、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方向及重点开发建设区域分布,规划将宁波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分为重点建设区、次重点建设区和旧城区改造区三类。

海绵城市分期建设规划图

  如果将城市看作一个“生命体”,那么,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健康的水循环系统,才能让城市自由“呼吸”。了解宁波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一起见证更加宜居的美丽宁波的“成长”。供稿:宁波市规划院整理:宁波规划

转载请注明:http://www.nqjpo.com/jbtx/103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