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恶性青光眼 > 疾病体现 > 高一年级地理期终考试自测试卷
高一年级地理期终考试自测试卷
治白癜风北京最好的医院是哪里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07905.html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北京时间年9月29日,美国宇航局公布有关火星的重大发现:火星表面一些陨坑坑壁上观察到的暗色条纹说明火星上存在液态水。据此回答第1题。
1.火星是人类迄今所知的与地球最为相似的天体,下列地理事物不属于天体的是
A.轮廓模糊的星云
B.天空中飘动的云朵
C.太空中的宇宙飞船
D.星光闪烁的恒星
某同学将太阳能热水器支架改造成可以升降的活动方式,如图,据此回答2-3题。
2.将支架改造成可以升降的活动方式,主要依据的地理原理是
A.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B.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C.昼夜长短的日变化规律
D.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
3.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效果最好的应该是
A.海南岛
B.四川盆地
C.青藏高原
D.东北平原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4-5题。
4.甲地地貌为
A.河谷
B.冲积平原
C.冲积扇
D.河口三角洲
5.甲地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河水量变小,流速变快,泥沙沉积
B.遇地形阻挡,流速变慢,泥沙沉积
C.遇海水顶托,流速变快,泥沙沉积
D.河流出山口,流速变慢,泥沙沉积
约在1.3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在杭州西湖一带出现了强烈的火山喷发,至今在西湖边的宝石山上,还存在着一条古代遗留下来的火山通道。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图,据此回答6-7题。
6.图中能正确表示宝石山最初形成过程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7.据图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丙一定是大理岩
B.③一定是外力作用
C.甲类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D.②环节可能是变质作用
下图表示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读图完成第8题。
8.关于①②③④的含义,描述正确的是
A.①是长波辐射
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C.③削弱了太阳辐射
D.④表示大气逆辐射
图为某气压场中的受力平衡风向图,读图回答第9题。
9.图中字母代表风向的是
A.aB.b
C.cD.d
下图为某日“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11.①气压带大气运动的特点和性质为
A.以上升气流为主,热湿
B.以下沉气流为主,热干
C.由高纬流向低纬,热干
D.由低纬流向高纬,热湿
读我国年2月某时段天气形势图,回答第12题。
12.该天气系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亚洲高压强盛
B.副高强盛
C.空气干燥
D.风力强劲
霾主要出现在近地面低空静风或微风,相对湿度不大的大气形势下。下图为四种地面天气系统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最有利于形成霾的天气系统是
A.甲B.乙
C.丙D.丁
14.某地冬季受甲天气系统影响,可能出现
A.地面气压下降
B.阴雨天气
C.地面气温上升
D.无风或微风
下面左图为四种气候类型的月降水量和月均温分布图,右图为专家描绘的最新埃博拉疫情爆发高风险区地图(图中颜色较深部分),完成15-16题。
15.埃博拉疫情爆发高风险区分布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
A.①B.②
C.③D.④
16.有专家认为,埃博拉病毒可能发生变异,未来可能(或现在已经)通过空气传播,对于甲地区来说,病毒向内陆地区传播风险最大的是
A.1月B.3月
C.7月D.11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A.a增强B.b速度变快
C.c减弱D.d减弱
18.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A.流量下降
B.水位季节变化大
C.流量会更加稳定
D.洪涝频发
图为某海域洋流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洋流
A.④为北大西洋暖流
B.③形成受东北信风影响
C.①的流向为自南向北
D.②附近可能存在大渔场
20.若图示海域位于太平洋,洋流
A.①造成途经的大陆沿岸地带气温降低
B.②使南美大陆热带荒漠从东海岸延伸至西海岸
C.④促进了太平洋与大西洋、印度洋的海水交换
D.③缩短了上海到美国西海岸的航行时间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下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年和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21-22题。
21.近十几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B.结冰期延长
C.植被覆盖率上升
D.河流含沙量增加
22.近几十年来,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可能是
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②水库面积增加③经济林面积增大④灌溉面积增加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读图完成23-24题。
23.该山地南坡属于
A.阳坡和背风坡
B.阴坡和背风坡
C.阳坡和迎风坡
D.阴坡和迎风坡
24.图中①②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
A.常绿阔叶林
B.高寒荒漠
C.落叶阔叶林
D.高山针叶林
下图为我国某地公路线分布示意图,该地区北部高、南部低。读图完成25-26题。
25.M处公路穿越的地形可能是
A.河谷B.盆地
C.陡坡D.平地
26.该地公路常遭遇的自然灾害是
A.沙尘暴
B.寒潮
C.滑坡、泥石流
D.干旱
下图表示某树木年轮截面的一部分,标号①②③分别表示5年时间段的年轮。该树生长地区1月气温最低,但仍高于0℃。回答27-28题。
27.植物生长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在气温变化较稳定的前提下,下图中表示①②③三个时间段逐年降水量的图依次是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
28.该树生长地区所属自然带可能为
A.亚寒带针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热带雨林带
D.温带荒漠带
29.关于聚落与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平原最适宜聚落发展,凡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
②山区的聚落大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
③平原地区的聚落,一般规模较山区大,主要原因是受地形限制少
④古代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主要是因为河流两岸雨热同期,气候优越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读图,完成第30题。
30.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A.流速减小
B.流速增大
C.水位涨落
D.水位稳定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完成31-32题。
31.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甲、丙、乙、丁
D.丁、乙、丙、甲
32.甲地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教育压力大
B.人口老龄化
C.劳动力不足
D.死亡率高
下图是某三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完成33-34题。
33.推测a、c两地中青年男女比例失调严重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①a地战争频繁
②a地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③c地人民普遍存在重男轻女思想
④c地近年来纺织服装工业大力发展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34.对b地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鼓励当地人口向经济更发达的地区迁移
B.积极发展公共交通事业
C.实施“提前退休”政策
D.对产妇实施“带薪休假”政策
下图为~年甲、乙、丙、丁四地区人口变动情况统计图,完成35-36题。
35.甲地区人口变动情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甲地的人口迁出大于人口的迁入
B.甲地的人口总量呈下降趋势
C.甲地的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机会增多
D.甲地将不会出现明显的人口问题
3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丁两地人口总量不断增加
B.乙、丁两地人口增长速度日趋缓慢
C.乙地区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D.丁地区外来劳动力日趋减少
复活节岛是一个孤悬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小岛,与最近陆地的直线距离超过公里。考古发现,大约在公元年左右,该岛开始出现人类活动。下图为复活节岛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读图回答37-38题。
37.据图可知,复活节岛
A.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可以养活大约0人
B.t2时期,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C.t3时期,整个岛屿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安定
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
38.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
A.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
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承载力的制约
C.人口数量只能低于环境承载力
D.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①②③④四点示意二分二至日直射点的位置,甲、乙两点与④点距离相等,丙、丁两点与②点距离相等。读图,完成39-40题。
39.12月初,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有可能是
A.甲B.乙
C.丙D.丁
40.太阳直射点处于甲、乙位置时
A.甲位置地球公转速度慢于乙
B.地球上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C.日地距离相同
D.地球上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相同
二、非选择题(共2题,20分)
41.下图为我国某地公路规划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A、B、C、D中,最容易形成大城市的是;理由是。
(2)图中计划修建B村到A村的公路,与方案①相比较,②方案的优势是,不足是。
(3)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相比,村镇的数量,规模,说明、等自然条件对聚落的分布、规模有重要的影响。
(4)由于在山区E地发现了煤田,准备在F城新建钢铁厂,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般情况下,在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一般呈状分布。
42.读图我国人口及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和表1“我国部分省市人口增量与增速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图:中国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
表1: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省市常住人口增量与增速(较第五次人口普查)
(1)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为型,然而每年新增人口数量仍,其原因为。
(2)依据表格数据,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口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其原因为。
(3)依据表格数据表明我国目前人口的迁移特点为。
(4)资料中显示,省(市)人口老龄化现象最为突出,人口的老龄化将导致该地区将会出现、等问题。
(据杭州二中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终考试地理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5BBCCD6-10ADBCB
11-15AADBD16-20CACDC
21-25CBCBC26-30CCBBC
31-35DABDC36-40ABDCD
二、非选择题
41.(1)D理由:D位于河流入海口位置,是河运和海运的枢纽。
(2)地形平坦线路较长
(3)少小地形河流
(4)交通(铁路)网
42.(1)现代型(三低)较多人口基数大
(2)广东北京人口迁入
(3)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
(4)四川省劳动力短缺、社会负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