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恶性青光眼 > 疾病体现 > 近视
近视
近视眼(myopia)也称短视眼,因为这种眼只能看近而视远不清。处在休息状态时,从无限远处来的平行光,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光后在视网膜之前集合成焦点,在视网膜上则形成不清楚的像。
预防护理近视应该如何预防?
预防近视眼的方法已有很多,任何一种有利于减轻视力疲劳,放松眼调节的措施均可试用,当然还可以进行其他途径的探索,但均应科学合理,有益无害。
1.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近视眼发生有一定规律性,应当注意好发期的视力保健,通常包括学龄前期,生长发育期,怀孕期,围生期及患有某些全身疾病时,单纯性近视眼有明确的外因即长时期近距离用眼,故减少视力负荷是预防工作的关键,通过对视力变化的定期监测及对视力进行定性检查,可以早期发现与确定预防对象,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以下对象较易发生近视眼,可作为重点预防对象:
①有不良用眼卫生习惯及过度近距离工作者。②父母为近视者。
③视力不稳定已从1.5降至1.2或1.0者(实际上可能已有近视眼),预防措施包括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不应过长;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并可采取远眺法,或多种视力与调节-集合训练法,以求经常性地增加视距,开阔视野,放松调节,维持正常视觉功能,平时要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平衡饮食,合理营养,生活要有规律,维护身心健康,注意预防各种异常刺激及危险因素,如有机磷慢性中毒等,尽量避免物像在视网膜上形成朦胧影,如早期矫正角膜散光,不要在震荡,晃动的条件下或黄昏时阅读,照明要求充分与标准,光线不要过暗或过强,电视屏亮度与色调选择要适中正常,图像不清时应及时调整,或即转移视线,采用正确的阅读姿势,读写距离保持在1尺以上,改善学习条件(印刷品要求清晰,字型标准)及书写条件(笔迹清晰,纸张白净),积极治疗全身疾病及其他眼病,特别是青少年患有全身发热疾病期间,更应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可通过遗传咨询,预防病理性近视眼,父母双方如均为病理性近视眼,子女将近%发病,孕期要预防感染,避免中毒,过敏及其他非正常刺激,早产儿要注意护理,尽可能减少吸氧。
2.预防近视眼的发展
对于所有近视眼,特别是病理性近视眼者,应当设法防止近视屈光度加深,维持或争取改善视功能,除可采用上述预防近视眼发生的方法外,尚应特别注意合理用眼,选择适当工作,避免过度用眼与不良视觉刺激,正确矫正屈光不正,配戴合适眼镜,病理性近视眼要求经常戴镜,远近选择使用,也可配戴接触眼镜,可能缓减或中止近视眼发展的措施,包括配镜(双焦点镜,透氧硬性接触镜),药物和手术等。
3.预防近视眼的并发症
近视眼致盲的主要原因为其并发症,如弱视,视网膜病变及青光眼等均需重点预防,应积极,认真采取各种防止近视眼加深的方法,除要求患者经常注意视力变化外,还应重视眼部早期出现的任何其他异常现象,如闪光感,飞蝇(蚊)症,视野缺损,视力(尤以近视力)进行性或突发性下降,以及眼部酸胀,疼痛及夜盲等现象,一眼已有并发症者,应特别观察另一眼情况,随时检查,及早发现,包括眼压,视野,眼轴等的变化情况,必要时进行其他眼部特种检查,病理性近视眼发生开角性青光眼的几率较高,其眼底及视野变化可掩盖青光眼病损,且由于眼壁硬度较低,测出眼压偏低,都可延误青光眼的诊断,因此应提高警惕,对病理性近视眼测量眼压时应使用压平式眼压计,以排除眼壁硬度的影响,此外,尚要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减少对眼的不良刺激,尽量减少剧烈体力活动。
4.推广健眼操
(1)眼保健操:已由教育部和卫生部定为在校学生的健眼操,虽有学者对其效果有不同看法,但只要能够按照规定认真去做,对眼的健康有益无害。
(2)远眺法和晶体操:这2种健眼操都是根据“长期看近是引起近视的主要动因”反其道而行之,设法看远就可预防近视的发生所设计,这类方法,在所有防治近视的科普读物中均有详细介绍,亦不赘述。
(3)手指操:现分2种做法,分述如下:
①有目标的手指操:把右手食指伸直,垂直放在两眼下前方15~25cm处,当两眼注视远方10m以外物体时,两眼即处于看远状态,此时两眼的眼轴散开可使两眼视线平行,两眼调节为零和瞳孔放大,当两眼注视眼前手指时,两眼即处于近反射状态,根据食指与眼的距离,如放在15cm处时,可以产生6.6D的调节和6.6米角(ma)的集合,如两眼交替看远方物体和近处手指,必然使两眼眼内外肌肉联合运动(图5),这是一种非常合理的防治近视的健眼操。
②无远目标的手指操:将一个手指垂直地放在两眼前方,当两眼注视近处手指时形成双眼单视使两眼处于看近状态,根据手指与眼的距离可进行程度不同的两眼眼内外肌近距离的协同锻炼,但当被试者去看想象中的远目标,同时有意识地不去注视近处手指(图中虚线所示),两眼眼轴即向外旋转,由于远处无注视目标,就把近处手指看成左右交叉的两个模糊的指影,忽而注视眼前手指,忽而看想象中的远方目标,就可进行无远目标的手指操了(图6),如同时将手指左右上下移动,就可进行两眼眼肌全方位的眼内外肌的锻炼,此法简单方便随时随地可做,如能坚持,确实是防治近视的方法中经济又有实效的好方法。
并发症近视眼的危害性主要在于并发症,除远视力等视功能普遍低下以及特有的体征(豹纹状眼底及视盘弧形斑等)外,近视眼的并发症多种多样,通常随屈光度的加深及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与加重,从而导致更多视觉功能的不断受损,而且由于脉络膜视网膜变性,黄斑病变及视网膜脱离等的损害,时可致盲,引起并发症的病理学基础主要为眼轴延长,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不良及特异性的组织变性等,常见并发症包括:①由于眼结构异常,营养障碍引起的玻璃体,脉络膜及视网膜变性;
②由于眼轴延长,巩膜伸长,生物力学异常所致的黄斑变性萎缩及后极部葡萄肿;
③由于视力低下,屈光参差及调节辐辏功能失调所致的弱视及斜视等,多种多样的病理表现既可看作是近视眼的并发症,亦可归属为变性近视眼的本身征象,其中有着复杂的因果关系。
1.玻璃体病变
近视眼有着特征性的玻璃体变化,由于眼轴延长,玻璃体腔增大,促使玻璃体发生进行性变性,从而相继发生液化,混浊及后脱离等,胶状玻璃体液化,正常网架结构破坏,留下空虚的光学间隙,原有薄纱样的纤维支架组织已不完整,时有点状,条状,块状或膜状混浊漂浮物,眼球运动时,这些游离物飘动更为明显,因而眼前似有蚊蝇飞动的现象,随着眼轴的不断伸长,玻璃体与视网膜之间可出现一些空隙,空隙为淋巴液填充,从而形成玻璃体后脱离,后脱离在检眼镜下呈鱼嘴状,圆形或椭圆形,裂隙灯下切面呈带状,其后为透明液体,玻璃体脱离加上已变性和收缩的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引,而易引发视网膜脱离。
2.白内障
由于近视眼的眼内血液循环障碍及组织变性等异常,晶状体亦可受累,主要表现为晶状体混浊,混浊可为后极型,亦可呈核性,色棕黄,病程进展较慢,核性混浊者,因晶状体屈光力增加,可使近视程度一时性加深,晶状体手术时及手术后的合并症,近视眼较无近视眼者为多,除白内障外,近视眼亦有可能引发晶状体脱位。
3.青光眼
在近视患者中,开角型青光眼患病率为正常人的6~8倍,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及可疑青光眼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其他人群,而在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近视眼占46.9%,通常多见于40岁以下及眼轴超过26.5mm者,患者可较早出现盲点,生理盲点亦较正常眼为大,眼压多为轻度升高,平均5.02kPa(37.74mmHg),房水流畅系数(C值)较低,压畅比(Po/C)较高,房水流量较低,角膜曲率较大,巩膜硬度系数(E值)偏低,前房较深,视盘边界模糊,色泽对比不明显,凹陷多不典型,但杯盘比多高于正常人,血管屈膝及移位现象不明显,皮质类固醇诱发试验的阳性率较高,有些变性近视眼伴有高眼压时,视盘边缘陡峭程度变大,且多先于视野改变及视盘凹陷扩大之前出现,由于病程缓慢,青光眼的征象多不明显,早期的异常多为近视眼的表现所混淆或掩盖(如常把青光眼视盘凹陷看作为近视眼的可能表现等),故变性近视眼伴发的青光眼常被漏诊,尤当常规采用压陷式(Schi?tz眼压计)方法测定的眼压,多因近视眼的眼球壁变薄而偏低,因此近视眼测定眼压可采用压平眼压计,若用Schi?tz眼压计,则应有巩膜硬度(E值)及矫正眼压(P0)记录,对于度数较高的近视眼,若出现难以解释的视力下降及屈光度短期内迅速加深情况,即应注意有无青光眼的可能,青光眼的存在可使近视眼的病理过程加快加重,从而引发更多的器质性与功能性的损害,变性近视眼与青光眼相互影响,可终致恶性循环:眼压升高,促使眼轴延长;而由于眼轴延长,脉络膜视网膜更趋变薄,微循环及血供均进一步受到影响,从而视功能更易受到高眼压的损害,眼压作用应理解为既包括升高的眼压作用,亦包括眼压虽属正常,但承受眼压的组织薄弱,抗力低下,同样能引发病理改变,决定青光眼与决定近视眼的基因之间相互影响的新近研究表明,两者间可能存在有遗传学上的更多联系。
4.黄斑病变
(1)黄斑出血:近视眼常见黄斑出血,发生率可达4.5%,好发年龄段为:20~30岁及60岁,屈光度多-8D,出血日久或反复出血者,可引起增殖性变化及色素病变,预后较差,严重影响视功能,多表现有视力明显下降,中心暗点及变视症等,出血不在中心凹时,视力虽可轻微降低,但时有相对暗点,中心凹出血者视力多明显下降,出血吸收后视力可缓慢回升,但难恢复原状,多留有变形视及比较暗点等异常,黄斑出血通常可分两型:
①单纯性黄斑出血,多见,在患者中约占62%,发病年龄较轻,出血范围可达0.25~1PD大小,中心凹处可有1个或几个出血斑,多居色素上皮层下,出血多时可达视网膜深层,血来自脉络膜毛细血管,为眼球向后极伸长对脉络膜毛细血管过度牵引所致,通常吸收需时2~3个月,不留痕迹,少数可因色素上皮萎缩而留下点状或线状缺损,反复出血者可引发漆裂纹样病变,出血亦提示近视眼可能正在发展。
②血管新生型黄斑出血,约占患者的32%,出血范围约为1/2~2/3视盘大小,伴有黄白色渗出斑及灰白色结构,荧光血管造影初期可呈点状及网状病灶,后期渗漏不断扩大,来自脉络膜的新生血管侵入Bruch膜,在视网膜深层可形成新生血管网,血浆渗漏可引起增殖反应,3~6个月后瘢痕化(出血吸收后留下纤维型瘢痕灶),此过程可能与老年性黄斑盘状变性的发生机制相同,但近视眼还伴有眼轴延长,Bruch膜及色素上皮层损伤。
黄斑出血可看作是Fuchs斑的病变之一,即Fuchs斑是因出血所致,与漆裂纹样病变之间可能存在有因果关系,漆裂纹样病变可导致黄斑出血,出血吸收后漆裂纹可增宽,且数量增多,有称黄斑出血者的97%可有漆裂纹病变(有些是当出血吸收后方被发现),黄斑色素性异常的早期亦可能曾有出血。
(2)黄斑变性:近视眼并发黄斑变性多见于60岁以后,由于营养黄斑的脉络膜毛细血管层消失,或因黄斑区发生脉络膜血管闭塞,引起黄斑区神经上皮细胞的萎缩而终致变性(包括囊样变性及盘状变性等),可单独发生,亦可看作为整个近视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一部分。
(3)黄斑裂孔:黄斑区因长期营养障碍等病理改变,加上视网膜前膜牵引,在原有变性或瘢痕及视网膜-玻璃体粘连的基础上,发生裂孔,并由此引发视网膜脱离,女性及老年人较多,一般近视均-8D,尤见于已有后葡萄肿者。
5.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retinaldetachment)是近视眼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8~10倍于其他人群,原发性或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者中,近视眼所占比例可高达70%以上,多见于中,高度近视眼(-5D~-8D),多发年龄为21~30岁及51~60岁,引起视网膜脱离的病理基础是视网膜裂孔的形成,由于变性的玻璃体与有退行性变或囊样变性的视网膜粘连,在玻璃体长期不断牵引下,包括外力作用下,一些部位的变性视网膜被拉出裂孔或撕裂,液化的玻璃体可从此裂口处流入视网膜下,从而使视网膜隆起而脱离,视网膜变性多发生于赤道部及周边部,故裂孔亦多见于相应部位,尤为颞上象限(囊样变性即多见于此),裂孔以马蹄形(其上可有玻璃体盖)为主,但亦有呈圆形或椭圆形,早期由于变性玻璃体对视网膜牵引,可引起一些刺激征象,如闪光感等,继之多发生视野缺损及中心视力下降。
6.后巩膜葡萄肿
变性近视眼由于眼球自赤道部向后过度延伸,后极部巩膜明显变薄,发生局限性扩张,在眼内压的作用下,巩膜膨出而形成大小不等的后巩膜葡萄肿(posteriorscleralstaphyloma),其发生与屈光度的高低及眼轴的长短明显相关,Curtin报道在眼轴长为26.5~27.4mm者中,后巩膜葡萄肿发生率占4%,而在轴长为33.5~36.6mm者中,可高达71.4%,按不同形态可将葡萄肿分为10型,包括复合型5种及原发型5种,如后极Ⅰ型,黄斑区Ⅱ型,视盘周Ⅲ型,视盘鼻侧Ⅳ型及视盘下方Ⅴ型等,眼底检查可见后极部脉络膜视网膜大范围变薄,萎缩,边界不规则,多居视盘与黄斑之间,或局限于黄斑区,透光性强,血管清晰,色素游离,有者可同时伴有出血,或出现黄斑裂孔,视盘的位置亦有显著改变,后突的葡萄肿等于延长了眼轴,其底部比边缘部视网膜的屈光度要大,即近视较深,由此,亦可据以诊断后葡萄肿,亦有个别葡萄肿发生于视盘周围,葡萄肿可使视功能更显障碍,预后更差,1/3的患者矫正视力0.1,致盲率较高。
7.弱视
由于近视眼的近视力一般正常,故发生弱视者较少,但6D的近视眼却与远视眼有相同发病的机会,发生弱视可能的条件主要有单眼近视,近视性屈光参差,明显斜视及早年开始的高度近视眼。
8.斜视
近视眼由于调节与集合功能异常及相互关系失调,常伴有隐性外斜或显性外斜,可见于各种程度的近视眼,进行性发展,并多逐渐由隐性外斜变为显性外斜,好发于面型宽,眶距大及双眼屈光不等者,多种视功能,包括近视力,矫正远视力,集合及双眼同视功能早期多可正常,但随着外斜的发展,视功能亦渐现障碍,如集合功能受到影响,常可引发视疲劳,特别是近眼工作者,而当斜角过大时,可诱发废用性弱视及立体视觉功能丧失,有些近视眼由于眼肌平衡功能失调等原因,也有可能引发内斜视,早产儿高度近视眼,时有伴随内斜视者,在近视性内斜视中另有两种特殊类型:一种见于青年人,逐渐发生,视近与视远时的内斜视的表现不同,基本上属于共同性,另一种的近视程度较深(-15D~-20D),多逐渐发展与不断加重,被动牵引试验各方向均见受限,最终可出现固定性内斜视。
治白癜风昆明哪家医院好昆明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