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恶性青光眼 > 疾病危害 > 驻村第一书记日记20151023田园梦

驻村第一书记日记20151023田园梦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721/4429412.html

田园梦醒何处?

年10月23日星期五晴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一千六百年前,陶渊明作的这首《归园田居》仿佛写尽了中国文人深藏心底的情愫——田园梦。

英国作家杰里米·帕克斯曼认为:“在英国人的脑海里,英国的灵魂在乡村。”

不管是梦想,还是奢望,田园梦都是一颗缠绕灵魂的种子,在每一个人心底肆虐地生长。

远离尘嚣,在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盖两间房(浪漫一点儿的人怕是要盖杜甫那样的草堂),养些鸡鸭鹅狗,白天耕田,偶尔钓鱼;夜里坐在堂前,或举杯邀明月,或抬头数星星……相信这是每一个人田园梦的基本骨架。

为什么在田园梦这个问题上大家会集体共鸣呢?说实话,我从来没有想过。

前两天,看到一组英伦乡村图片,那份美丽让我陶醉且向往。

一位让人尊敬的领导问我能否说说英伦乡村与中国乡村的差别。当时非常自负地说出了以下几点:

首先是文化积淀不同,造成了好坏评判标准迥异:英国的村民把家当成作品来营造,把一草一木看作生活构成元素来经营,因此庭院深深,处处生机盎然,让人流连,幸福指数爆表;而中国的村民先入为主地认为城里即乐土,蜗居陋室,努力拼搏,希望将来进城有一隅落脚处,乡下是暂居地,因此无心经营,用物无不用其极尽而伤及居住环境,恶性循环,如个人认为无望进城,更是破罐子破摔;

其次,中英人口密度的差异必然造成生活氛围恬静与躁动之别,从而造成同一属性区域不同存在的现实;

第三,英伦贵族气质导致价值观中认同传承下来的旧物,比如旧屋古堡,年代越久越厚重,由此形成历史文化活标本一样的文化气息浓郁的古村落,引人入胜;而国民则认为屋宅越新、越大越好,恨不得有钱就翻盖,争显土豪本色,毫无文化传承可言。

这位领导听完我的分析之后说,还有。“还有”这两个字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接下来这两天,我在进村走访的时候耐心地寻找答案。

进村的时候,我看到一队大鹅正排着整齐的队伍过街,虽然我经过的声音很大,除了一只鹅回头瞅瞅我,其他的队形丝毫不变;

清脆的鸟鸣从头上传来;

陷入沉思的白羊、打盹的黄牛,和正在开会的鸭子根本就无视我的存在,连院子里的狗都懒得叫一声,只有骄傲的公鸡和草丛里仿佛在下蛋的鸭子警惕地盯着我……

那一瞬间,我仿佛走进陶渊明诗中的画卷,触摸到田园梦的美好,一切都那么静谧祥和!

沉醉过后不由得问自己:人呢?前两天农忙的时候村里还有一些人呢?今天怎么如此安静?

在村里转了很久,我才看见了正在收拾秋菜的王桂兰大娘,王大娘今年67岁,和70岁的老伴住在20多年的老房子里,无儿无女,生活全靠自己。

69岁的秦桂兰大娘正在收拾越冬用的柴草,她有脑梗后遗症、青光眼,而且腿总疼,儿子不在身边,自己的房子倒了,如今一个人借住在别人的房子里,因为没有什么收入,冬天买不了煤,因此只能靠烧柴草取暖。

仝木和大爷今年66岁,虽然有3个儿子1个女儿,但他还是一个人住在这一间房子里,自己照顾自己。

三位老人在跟我聊天的时候,都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儿,仿佛在掩饰他们内心中的一丝伤感。他们告诉我,村里的年轻人在收好庄稼、旋耕完地之后,都外出打工了,虽然这样的生活对他们来说都很辛苦,但是没有办法。他们希望多挣一些钱,能够在县里买栋楼,让孩子离开农村。

记不得我是怎样跟这3位老人告别的,一种难言的悲伤让我的脚步非常沉重。想想那位领导问我的问题,我想英伦乡村与中国乡村的差别“还有”就是英国乡村农民是享受生活,中国乡村农民是讨生活,这源于两者收入的天壤之别。

在英国,早就消灭了城乡和工农差别。农民的平均收入高于城市的工人,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也比城市的平均水平高。在农村居住的人,多半是收入比较高、生活品味比较高的人。他们可能是当地的农场主,也可能是在周围城市工作的职员。城乡之间的生活完全没有任何差异,所不同的是农村的空气更好,空间和视野更广阔。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英国1%的劳动力是农民,生产该国食品需求的80%,其它20%靠进口。农业对GDP的直接贡献也是1%,而直接和间接的贡献,是GDP的5%。所谓间接贡献,就是除了农场直接生产出来的产品以外,还有农产品加工,运输,储藏和销售。中国直接从事农业劳动的人数是就业总量的34%,农业对GDP的直接贡献是10%。农村的人均收入是城市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还要少。农民工外出打工,收入是城市有户口职工收入的40%。工农和城乡差别,不仅表现为收入差别,更重要的是教育,交通,医疗,文化等等的差别,这就导致在农村生活的人削尖了脑袋想要离开农村,冲进拥挤的城市里生活。

目前,留守在乡村的主要是老年人和学龄前儿童,我曾经悲哀地想过,等这些留守的老人都离开了,乡村是不是就会真的变成一座空城?如果真的那样,我们的田园梦想恐怕就真的只能是一场梦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nqjpo.com/jbwh/10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