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恶性青光眼 > 疾病危害 > 猝死缠上中青年人你能扛,你的身体不一定
猝死缠上中青年人你能扛,你的身体不一定
10月6日凌晨3时左右,“春雨医生”创始人、中国移动医疗行业开拓者张锐突发心肌梗塞去世,年仅44岁。10月7日凌晨4时左右,山西科技报副总编辑张建伟突发心肌梗塞去世,年仅46岁……近期,这两起猝死事件在朋友圈刷了屏。正当盛年,生命戛然而止,令人唏嘘之余,也引发讨论:为何猝死事件多发于睡梦中,多伤于中年人?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吗?
“黎明前的黑暗”
“猝死”这个词近些年频频进入公众视野。今年6月,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下班途中在地铁站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身亡,年仅34岁。事件还引发是否该在地铁、机场等公共交通场所大规模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大讨论。
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发生猝死事件超过万。医院心内科主任李桂明教授介绍,“猝死总体发病率变化不大,但确实有年轻化的趋势。”
猝死之所以让人感觉害怕,是因为大多数猝死者没有心脏病史,属于意想不到的死亡。在老百姓看来,就是“好端端一个人,说没就没了”。李桂明教授指出,猝死分心源性和非心源性两大类,90%以上的猝死都是心源性猝死。猝死的发生也并非全无征兆,回顾性调查会发现,大多心源性猝死是因为冠心病导致的心肌梗塞、恶性心率失常等。
医院急诊科主治医生王西富指出,统计学表明35岁以上人群猝死的主因是心脏病发作,主要指的是冠心病严重心绞痛发作或者急性心肌梗死,其病理生理学基础是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造成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阻塞,极易诱发心脏猝死。
不少猝死事件发生在睡梦中,这悄悄到来的“死神”导致心脏骤停发生时,连抢救的机会也没有,令人不寒而栗。
李桂明教授指出,虽然猝死的机理目前医学界还不是十分清楚,但从统计来看,猝死容易发生在凌晨四五点、天亮之前,被称为“黎明前的黑暗”。中医认为,这一时期人体阴气最盛,人的机体功能低下,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心率减慢,也是睡觉最沉的时候,此时人体机能抑制太过,容易发生猝死。此外,白天也有两个容易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高峰时段,一个是上午9-10点,一个是下午3-4点,这两个时段人体容易兴奋过头,内分泌等激素水平达到峰值,也容易导致猝死。
猝死的中年之殇
从近年来报道的数起猝死事件分析,死者大多是社会精英,正当盛年,事业有成,这些猝死事件也更能引发公众治白癜风哈尔滨哪家医院好白癜风治疗那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