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恶性青光眼 > 疾病危害 > 一个大五学姐想说几句
一个大五学姐想说几句
彭洋医生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16/9192503.html
本文写于几个月前,应好几个朋友要求,现发出来~觉得不错可以转载哟~
因为最近QQ好友里添加了一些大一大二的学妹学弟,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把我的大学经历和我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走过的路的所感所悟告诉你们,记录下那些我曾迷茫过,动摇过,放弃过的瞬间,希望对你们的大学生活,或者以后的生活有所帮助。如你所见,我今年毕业,大五。我不是医学专业,没有传说中的3+2,更没有传奇的本硕连读。3年专科,2年本科,让我终于在23岁大学毕业。我的大学生活很普通,获得过不少荣誉,证书,做过几件事,交过很多朋友。拿过全班第一,也挂过科。担任过学生干部,非党员。拿过奖学金,赚了工资,回馈学校捐过款,捐了书,捐了衣物。总体而言,有遗憾,但我不后悔。一,关于专业对于专业这个问题,我不好多说什么。我最开始一门心思想修的是新闻采编与制作,所以只看哪些学校有新闻专业,没有的直接PASS。然后,我那具有预见性英明无比的父亲大人无视我的满腔热血给我两个选择:金融水电。出于对电的害怕(我觉得稍有不慎,我就会死),我果断的选择了前者,也就是国际经济与贸易,我与它相依相存3年,谢谢这个专业告诉了我我是多么不喜欢数字。。。。前面说到了我爸爸很有预见性,因为我最初的想法是做一名记者,还是那种报道社会阴暗面的记者。我爸爸觉得,记者,是有很强逻辑思维的,不是像我这样瞎扯,而且报纸这类东西是会慢慢淘汰掉的,也就是俗称的纸媒。我记得当时我还很不开心的打电话给我的老师,我老师说,你要永远记得,父母不会害你,你爸爸这样说一定是有道理的,于是,我最终哭丧着脸选择了国贸。这几年,随着电子科技的高速发展,不只是智能手机,平板,包括很多图书也都有了电子版,还有蓬勃发展的网课。我们学校图书馆一楼甚至都有了报纸的电子版,还有专门下载电子书的平台。所以,在我看来,选择的专业一定不要是一个正在逐渐被淘汰的产业。还有,一定要看你自己的性格特征。再者,你所选择的专业最好你有所了解。比如我如果选择了新闻,我估计现在我会后悔死。报道了几次活动和讲座(大学社团中的经历,下文会提到的),让我发现新闻是一个陈述的过程,而不是你发表自己意见的媒介。我记得我的第一篇新闻稿被我的部长改的体无完肤,基本我的主观描写他都改掉了,只留下了我的客观描述,他告诉我,新闻报道就是告诉别人发生了什么,至于他有什么影响和意义,这是别人的读后感。逐渐的,我就发现我其实不是多么喜欢新闻这个东西,或者是我盲目的喜欢它,再或者,我只是喜欢那种报道社会阴暗面,勇于揭示真相的行为。如果你现在已经大一了,上了一学期,一学年,发现你有别的很喜欢的专业,并且你有很大的把握你可以一直有兴趣学习。那么你可以考虑转专业,或者大二大三的时候(根据你自己的学校规定而定)修双学位。我身边有两个成功的例子,一个同学刚进大学被录取的是化学专业,然后转专业到了财务管理,再然后大二的时候修了法学双学位,毕业的时候比别人多一个学位证是一个很有利的亮点。还有一个学妹,高考发挥的不好,录取的是日语专业,修了双学位金融学,自身英语也很厉害,属于可以直接跟外教对话,她前天大半夜11点告诉我决定考研。你的专业是你自己的,父母给你参考意见,但你要为自己买单。我男朋友属于比较辛苦的例子,他自身很喜欢计算机,但是父母不让他报考,而让他选择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很好,在我们三本院校几乎是最好的专业,但是就现在看来对他的确没有什么帮助。他没有转专业,所以,一方面很辛苦的学着自己不喜欢的电气,一方面很辛苦的在图书馆找计算机方面的书自己琢磨。他属于自制力很强的,所以四年下来,计算机方面也差不多算是和专业毕业生一样水平,但是谁知道他如果选择的就是计算机专业现在会有多厉害呢?二,关于学习这个其实也差不多可以和上一个放到一起,。如果不是大三我要专升本,我估计我不知道原来图书馆真正的用处不是借书而是学习。我原来一直是借书,然后拿到寝室看,一直到大三我才发现原来图书馆早上7点半开门,晚上10点关门,你可以和高中一样好吗?你如果觉得寝室学习氛围不好,又不能转寝室,整个班级也都不好好学习,那你就去图书馆学习吧。在图书馆,我看到那个平均分90的身高1米6,体重不到90斤的女孩,我们班最大的学霸。几乎每天7点40到,晚上9点30离开。我永远记得她的ppt,老师没有讲的她都做完了,一个小小的非学位课的考试她把书看了整整3遍,刚刚修改的法条她张口就来......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聪明人,只是别人在你刷微博的时候在看书,在你自拍的时候在做题,在你看综艺节目哈哈哈的时候在背书,仅此而已。好吧,我承认,世界上还是有聪明人存在的,可是这就是你不努力的理由?在图书馆,我还看到了一个化着淡妆,带着香奈儿最新款耳钉,一身看上去就舒服的女孩学习累了就拿出平板看《老友记》,对,没有字幕。在这里还有很多人带着饭盒,枕头来自习,过着高中的生活节奏,做着最初的自己。我永远记得刚刚升上专升本的那个学期,因为平时考证,太多课不明白。为了期末不至于全部挂科,我没日没夜和学霸在一起学习了一个月,那是11月中旬和12月的样子,一个月的时间,我的脚全部都冻了,因为好冷。那时候,我告诉室友,总算住宿费我赚回来了。那一个月特别充实,饱满。每天学习,学累了,抬起头,都是黑压压的头发。前两天我给一个小学弟写了一封信:如果你想学习,你会遇到良师益友,一个比一个厉害。如果你不想学习,有一群满脸油光,一头油发,人字拖,上什么课都不知道,每天议论的话题都是谁谁谁游戏打到几级,谁谁谁和音乐系那个很正的女孩在一起了,他们可以陪你一个又一个通宵。哪种生活,随你。大学至少3年,都足够考下CPA(会计领域最厉害的证书)了。昨天看《国剧盛典》,忘记是谁说过的那句话:原来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是三年河东,三年河西。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说,大学才是最快区别人和人的地方。我这么两年认识的几个很厉害的朋友方法也是很雷人。有一个是在我上厕所的时候,听到一个人讲英语讲的太厉害了,噼里啪啦的。于是马上出来循着声音发现蹲在门口讲电话的L,当时她才大一,我都大四了。。只不过,我们很平静的躺在彼此好友列表一年多,最近才联系上,今年见面的时候我感觉我不认识她。。。。还有一个学弟是我深夜无聊的时候加进了英语学习群,然后不经意点开他发的语音,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中国好声音是背对着选手。声音的力量真的惊人,生平第一次我主动的添加一个我完全不认识的人,甚至不知道是男是女(事实告诉我是一个很标致的小鲜肉,哈哈)。他的声音真的很好听,特别是说英语的时候,一种天然的磁性。他在群里说的所有语音我都点开听了,还有一个别人发的一段鸡汤,他读出来了,我也保存下来听了很多遍。第一次发现,标准的英语发音真的很棒。这直接造成了我这次考英语被听力发音带偏了,导致很多都不确定。还有的是一起努力但是不认识的网友,同在一个英语考试群,然后看到他们发了什么消息,或者回答了我的问题,我就添加了。没想到,真的对我这一年英语学习帮助很大。或许有的孩子会很疑惑,初中的目标是中考,高中是高考,大学就感觉突然没有目标了。其实我最初也是这样的,我就觉得每天好多时间不知道干嘛。然后想了想怎么会这样呢?于是有了上面的原因。这大概是很多大一的学生都会有的状态,一般的专业课都是大三才开,英语四级大二才考,所以,大一干什么呢?我觉得如果我现在是大一,或者我大一能清醒一点就好了。大二才可以考四六级,不意味着大一不能靠考托业,BBC,剑桥商务英语,托福,雅思。对吧?你把这些都能考了,还怕大二的四六级吗?四六级就跟玩儿似得,大三就可以思考自己以后职业问题,或者想想考研什么方向了。大四就更简单了,我原来一直以为大学毕业6月份找工作,现在才知道,一般大四上学期工作就差不多定下来了。真是soyoung,sostupid.如果你英语很不幸,不太好,那么大一一年,课程最少的时候刚好你可以用来补一下你觉得你最缺的东西。我有一个高中同学,读的是法律专业,她用大一一年时间读了几本名著,然后写了一本4万字的科幻小说。我有一个学姐,专科和本科都是旅游管理的,最开始的工作是外贸,现在找的工作是经济方面的,具体干嘛我不太清楚。她工作以后发过一条说说:曾经那些浪费的大学时光真应该好好利用,多看书,现在完全头大。上个月,我还没有正式报到的公司给我发来一份资料,老板说,你们趁现在还在学校,还有学习氛围,好好看这些资料。所以,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你们还觉得日子空虚寂寞?没有了没完没了的历史,转来转去的物理,纷繁复杂的各种气候成因特征,难解的数学题,语法,文言文,就真的没事可做呢?图书馆可不是摆设,我现在都不敢妄下定论到底多少本书,你说你想学点别的东西,那就去借书吧。从艺术到技能,从文学到天体,从基础到大神,只有你想不到的。三,关于社团出于对新闻,文章的热爱,而我自己的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于是我18岁,大一那年报了两个学生组织:记者站和学生会。因为我高中学习超级烂,所以,我很自卑。最初觉得报了两个,无论怎么样,应该有一个会选上吧。没想到两个都被选上了。一直到今天,我都很感谢大一这两个锻炼我的组织。记者站我提到过很多次,部长对我的关照,我想当时很多人应该感觉的出来。就是每一次例会,明明我就什么事都没做,我的部长也会表扬我。然后有一次,部长跟我说了,希望我可以担任部长,再到记者站站长,我现在还记得当时听到这句话心理砰砰砰的跳了很久。也是在这个部长的关照下,我写的新闻稿,有我名字的新闻稿发布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