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恶性青光眼 > 饮食治疗 > 2015年第二届眼内窥镜暨复杂玻切研讨会

2015年第二届眼内窥镜暨复杂玻切研讨会



国内首个眼外伤救助基金——“理想国际眼外伤救助基金”正式成立第二届眼内窥镜暨复杂玻切研讨会在苏成功举办

年4月26日,历时一天的第二届科林眼内窥镜暨复杂玻切研讨会在苏州医院6楼学术报告厅圆满落幕。此外,国内首个眼外伤救助基金——“理想国际眼外伤救助基金”在会中如期举行了发布仪式并宣布正式成立。苏州市卫生局副局长陈小康、苏州大学医学部副主任龚政莅临现场并致辞,陈小康副局长表示,这类专科学术会议的举办有助于针对性地活跃苏州在特定眼科领域的交流,并引领相关医疗技术和水平的提升发展。龚政副主任则简明阐述了苏州大学与医院的关系,他说这种附属合作关系让校方和院方在学科建设上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与此同时,两位还特别对“理想国际眼外伤救助基金”的成立表示了祝贺。

苏州市卫生局副局长陈小康发表讲话苏州大学医学部副主任龚政发表讲话名医汇聚:开启眼底眼外伤专业领域学术探讨

分享眼内窥镜技术先进运用经验

据悉,本次大会邀请了来自北京三院马志中教授、中山大学眼科中心余敏斌教授、医院董方田教授、医院胡运韬教授等十多位知名眼科专家出席参会及演讲。在见证“理想国际眼外伤救助基金”正式成立的重要时刻,医院院长宋鄂和北京三院马志中教授也进行了致辞。

北京三院马志中教授

随后,特别针对眼底眼外伤领域的诊疗,大会着重从医疗技术层面,科学解析和探讨现今出色应用于诊疗和处理复杂病例的眼内窥镜技术——目前眼科领域新兴的一种眼科手术设备,在严重眼外伤及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和复杂性青光眼等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给许多几乎不可手术的患者创造了希望。大会上,在场的眼科专家分别呈现了《内窥镜手术在眼科的应用和展望》、《难治的眼外伤》、《眼内窥镜手术的创新及应用》等一系列极具代表性和创新意义的学术课题,各专家积极分享了眼内窥镜的相关应用研究的和先进经验,精辟的论述和科学的分析赢得了与会同仁们的热烈掌声,会议现场气氛热烈,浓郁的学术氛围中不乏轻松的互动交流。

另据了解,此次为了让更多眼科同仁更生动地了解内窥镜技术,4月25日,医院还特别开放了动物实验室,由该院副院长杨勋博士亲自带领参会学员,在实验室里利用内窥镜技术展开对动物眼的实际操作练习,这引起了极大部分参会同仁的兴趣。一些眼科同仁通过现场观摩和操作体验后,丰富了认知的同时也让他们对此次的会议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动物实验室里我院副院长杨勋在为参会同仁示范内窥镜的操作精彩荟萃:进一步聚焦富创新意义的课题内容

洞悉眼底眼外伤发展现状与未来

本次大会上,重点围绕了对眼底眼外伤诊治的探讨,针对这一话题,北京三院眼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马志中教授作了《难治的眼外伤》的课题报告,马教授结合目前眼外伤的技术态势,总结了在应对复杂眼外伤手术中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并分享了自己的一系列成功处理的经验。尤其是细节之处,马教授总结,在眼外伤手术过程中若脉络膜处理不好,视网膜永远也好不了,而睫状体坏了,脉络膜也好不了。因此,他表示眼外伤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是睫状体。

此外,内窥镜在青光眼手术治疗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中山大学副校长,青光眼科学术带头人余敏斌教授在《内窥镜手术在眼科的应用和展望》课题报告中做了详尽的介绍和数据分析。余教授提到,眼内窥镜在青光眼手术的应用主要是前房角手术和睫状体光凝术,而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主要用于难治性青光眼和联合手术中,不提倡作为首次手术治疗术式。

中山大学眼科中心余敏斌教授

而提及青光眼,医院副院长杨勋博士还首次提出了脆性青光眼的概念并在《眼内窥镜手术的创新与应用》课题中提到内窥镜还可用于眼压的控制,尤其是长期低眼压的治疗,当患者受眼外伤后进行了睫状体膜剥除或者视网膜缺少后,RPE便从玻璃体中不断“喝水”,致使眼压越来越低。RPE是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它能够形成视网膜的外层屏障并支持接受光的细胞功能,它的健康程度直接关系到眼睛对光的感受能力,而房水的过少就称为脆性青光眼,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手术则能够调节房水的生成。

医院副院长杨勋博士全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nqjpo.com/yszl/12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