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恶性青光眼 > 治疗方法 > 老郑深度解析2016年高考地理真题第十六
老郑深度解析2016年高考地理真题第十六
白癜风需要忌口吗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致我们即将到来的高考:高考,承载了无数学子的梦。它是一次收获,也是一次播种;是一场赛事的结束,也是新冲刺的开始;是火色青春的盛大洗礼,也是花样年华绽放的开幕式。高考,在验收学子梦想的同时,也为新冲刺线上的学子指明了复习的方向,因为高考真题代表着高考的命题趋势,是高考的必备利器。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年江苏省高考地理卷)
图9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图9中洋流甲
A.自南向北流B.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
C.使沿岸增温增湿D.利于海洋渔场的形成
20.图中①②③④位于河流两岸,冲刷作用强烈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9.BC20.BD
试题分析:
19.从图中的纬度可以得出是南半球,再结合图中的地形与河流可知图是南美洲东部,洋流是从北向南流,此洋流为暖流,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对沿岸增温增湿。
20.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向左,②④位于河流的左岸,冲刷作用强烈。C晦〕位于河流的右岸,冲刷作用小。
考点:洋流,地转偏向力。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南半球相反。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
3.南极大陆外围,在南纬40°-6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
4.北印度洋,形成“夏顺(时针)冬逆(时针)”的季风洋流,这主要与该海域夏季刮西南季风,冬季刮东北季风有关。
(年江苏省高考地理卷)
图10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B.②指搬运作用
C.③指成岩作用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22.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21.AD22.AC
试题分析:
21图中①表示一些离子在水的作用下形成岩石,属于化学沉积作用、④所示箭头岩浆的一些物质进入大气,是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
22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内,再通过地壳物质循环进入进入内部圈层,所以说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物质进入大气中,岩浆中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考点:物质循环和能源转换
地壳物质循环
一.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图及其变式图
地壳物质循环各环节的判断,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正确判断出岩浆是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关键。在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形成的。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图。
图中的③即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④为固结成岩作用。凡指向岩浆的箭头,即为高温重熔再生作用;指向变质岩的箭头表示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变质作用。各类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各类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二.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变式图形较多,我们可以归纳比较如下,同学们注意辨别。
(年江苏省高考地理卷)
图11、图12为我国南方某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23~24题(双选题)23.关于该山区立体农业系统叙述正确的
A.山上河谷养种鱼,便于捕捞
B.村寨秧田育鱼苗,便于管理
C.山腰梯田种水稻,适宜机械化耕种
D.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获得更多饵料
24.该农业生产系统的特点是
A.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显著
B.专业化程度高,利于安排农事活动
C.注重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D.减少农药使用,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23.BD24.CD
试题分析:
23.山上河谷养种鱼不需要捕捞,可以顺着河流到水稻地放养;村寨秧田育鱼苗靠近居民,便于管理;山腰梯田种水稻面积小,上下梯田坡度大,不利于机械化耕种;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获得更多饵料。
24水稻种植业商品率低受市场影响小;专业化程度低此图说明生态农业,注重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肥料使用的是A便无污染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考点:生态农业和立体农业
农业地域类型
一.季风水田农业
季风水田农业是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种独特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季风水田农业是一种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亚洲的季风水田农业有以下特点:一是小农经营;二是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三是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四是水利工程量大;五是科技水平低;六是种植经验丰富。
解决措施:加大科技投入,适度扩大种植规模等。
二.种植园农业
种植园农业是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我国海南岛的国营橡胶农场,生产形式虽然与种植园相似,但性质、规模、管理方式都与种植园有很大差别。种植园农业往往从事的是大规模生产。园内拥有一套完整的生产、生活设施,不少种植园不仅有农业和运输机械,还有园内的道路系统、农产品加工厂、农机具维修厂、供电供水以及教育、卫生设施。
在这些地区有许多特殊的植物资源,如咖啡、可可、茶;香蕉、菠萝、芒果;油棕、剑麻、烟草、棉花和黄麻,它们在世界的经济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
生产特点: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
问题:生产、销售多受发达国家市场和资本控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商品谷物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地域类型,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类型,种植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主要分布区有美国(主要在中部平原)、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这些国家的商品谷物农业一般是家庭经营,而我国的一般是国营的(主要在东北和西北部)。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区位条件:农业科学技术先进,机械化水平高,地广人稀,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自然条件优越。
问题:农业成本高,能耗大。
四.大牧场放牧业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进行大规模商品畜牧业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这种农业往往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地广人稀,地表主要为草原植被,因而形成了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区有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生产特点: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专业化程度高。
解决措施: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培育良种、开辟水源、种植饲料等。
五.乳畜业
乳畜业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市场的远近和饲料的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世界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也发展了乳畜业,产品主要是新鲜牛奶。
六.混合农业
混合农业是一种在同一农场中将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混合农业的形式多样,但生产形式较稳定、分布较广泛、商品生产有一定规模的,只有经济发达国家的谷物和牧畜混合农业。因此通常所说的混合农业指谷物和牧畜混合农业。
主要分布区:欧洲、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地。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一种新颖的混合农业。
生产特点: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安排生产,商品化程度高,市场适应性强。
解决措施:合理安排劳动力、修建水利工程等。
(年江苏省高考地理卷)
图13为华北某城市年和年供水、用水对比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年
A.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B.增大
C.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D.生活用水增幅最大
26.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
A.利于改善生态环境B.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
C.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D.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25.AC26.AD
试题分析:
25、从图中看年供水35.8,用水35.8正好平衡,说明没有水资源循环利用;年供水”3用水36.4,用水大于供水说明有部分水循环利用。年与年相比供水总量减小;年环境用水很大,生活用水明显增加,农业用水和用水减少,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26、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主要是改善生态环境,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水资源短缺得到缓解,但是没有解决,使用成本增加了。
考点:水资源的利用和解决办法。
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的稀缺,因为地球上水的总量一定,饮用淡水的总量则更少,随着利用和不合理浪费越来越剧烈,水资源缺乏问题日益明显。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存在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这种现象称为水资源短缺。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目前看来最有前景的解决办法是开发利用某些不可用水。比如海水淡化,地下水的开发和采集,以及两极冰川的利用等。其实,地球上水资源的量是很足够的,我们所说的水资源短缺仅仅是指淡水的,或者说可随意利用的水资源稀缺。所以,变不可用水为可用水是一大方法。
另外,号召人们解决用水和重复利用也是一个办法。此外还有就是防止水污染,水污染也是导致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
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不均,进一步加剧了水紧张状态;按流域划分,我国水资源共可分为10个主要流域,分别是松花江、辽河、海河、淮河、黄河、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西北诸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