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恶性青光眼 > 治疗方法 > PaulLKaufman青光眼研究新
PaulLKaufman青光眼研究新
点击图片上的蓝色小字“眼科资讯” 房水流出通道有两个。其中一个是经典的、更加传统的流出途径,它是通过前房角的小梁网,再到Schlemm管,然后再流向各种收集静脉中。在开角型青光眼中,这条通道功能异常,流出道的阻力增高。第二条途径,也是通过前房角,称为葡萄膜巩膜途径或者葡萄膜淋巴管途径。这条途径房水是流入睫状肌束之间进入脉络膜上腔,之后要么流出巩膜进入眼眶,要么进入脉络膜循环或者两者的结合。在青光眼患者中,葡萄膜淋巴管途径存在异常,但是大多数青光眼的问题似乎均是在小梁网。在亚洲大约50%的青光眼为闭角型青光眼,而在美国,它大约占所有青光眼的10%或更少。这个疾病的种族差异性很大,在谈及青光眼时,一般所指为开角型青光眼。大多数亚洲医师可能会对闭角型青光眼更加熟悉,这两种青光眼的治疗重点也截然不同。
小梁网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系统对房水流出阻力的调节这是一个相对新的领域。我们很久以前就已经知道,如果干预了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系统,会改变房水的流出,但没有人深入地了解小梁网内部此系统的调节比例,这是调节房水流出的主要系统(但不是唯一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感受器、信号转化器以及效应器。可以作个比方,就像我看见一个物体在我面前,机体信号告诉我把它捡起来,然后激活效应器,即我用我的手把物体捡起来。小梁网也是这样。它的感受器可能与压力、牵引力以及液体流经组织相关,随后神经冲动及化学刺激使得特定的调节点发生改变,如眼压的改变。这里是通过一系列的分子学改变,来传递信息使得细胞骨架(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和各种缝隙配合)收缩或者舒张来增加或者减少阻力调节眼内压。通过结合所有这些组件——感受器、信号转导和效应器,使得这个系统完美地整合在一起对眼内压进行调节。上一代人认为,小梁网是一个被动的过滤器而已,但我们现在知道它具有精细的调节作用。这些年我们对小梁网的理解有着惊人的变化。
青光眼滤过术后伤口渗漏的预防青光眼滤过术后领域,有一个内部笑话,说青光眼手术处理开始于手术结束后。换句话说,你做这个手术来创造低阻力通道,但是对这个通道的管理才刚刚开始。你想要滤过泡有一定的阻力,但是不要像原来眼球壁的阻力一样那么高,所以找到这个平衡点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科学。有两个伤口需要缝合(一个在巩膜一个在结膜),你想要将它们缝合得牢固一些,这样就不会有渗漏,但是你也不想将它们缝合得太紧,以免抑制通道房水得流出,使得手术失败。你同时也需要预防感染。它是我们所说的Goldilocks综合征——不太热也不太冷,刚刚好。定义刚刚好在科学层面并不容易。有些病人需要他们的压力很低(大约8-10mmHg)但是低于这个数值,并发症发生率会增加。我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在今日的会议中,他们讨论到将伤口缝合紧实,然后用激光来松解,或者用更多缝线创建更大的阻力或用更少得缝线来增加房水的流出。如果渗漏确实发生,还有很多方法来诊断和修复它。如果有太多的结疤和粘连,我们将如何预防呢?会议中的一个讨论焦点就是将组织层次分开。所以手术后最初几个月,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在那之后,多年以后,并发症仍会发生。现在通过使用某些抗瘢痕药物,我们能够预防伤口过度地增生和瘢痕化,但又不会使组织无血管化,甚至萎缩。对低眼压的处理涉及到缝合或者将血液引入组织中从而促进瘢痕的生长,或者使用隐形眼镜来填充渗漏口,促进愈合。手术后要处理很多事情,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青光眼术后管理真的是一门艺术。在白内障手术中,如果事情进展顺利,之后并不需要持续的 青光眼治疗最新的进展涉及三个方面。第一个是诊断方面,即判断患者病情是否进展和恶化,这涉及到视神经的成像和复杂的视野检测。另一个方面是药物治疗的进展,这方面研发出了几种新药,涉及新的靶点、新的分子及对流出道工作机理的认识。最后是药物依从性的提升,这方面的进展给患者带来更大的便利。如今我们听说几种不同的眼药融合在一个试剂瓶中,或者说一个分子有两个靶点,以至于这个分子能够作用于不同的流出道。那么这样具有潜力的药物是能够产生的:即一瓶药物内含有两种眼药水,作用于四个完全不同的靶点,这对患者治疗来说便利了很多。还有些治疗进展与药物无关,即小梁网细胞的替换或者改变小梁网的基因结构,来增强或者减弱生化通路从而促进房水流出。谈及手术方面的进展,现在可以植入的最小的装置就是青光眼手术的装置,它是一个小小的分流器(1mm),部分安置在前房,部分安置在小梁网外Schlemm管内。因此,有所有这些方面,手术的、药物方面的都有很大的进展。外科手术治疗现在也需要药物来进行调节伤口愈合,例如5-氟尿嘧啶和丝裂霉素C。这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领域。
青光眼的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这两方面的研究进入临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大多数事情一样,这些伟大的思想一路走来,会遇到许多障碍。这或许令人沮丧,往往进展虽慢,但它的成功是可以预见。在理论上,体外培养中能够成功地进行干细胞和基因治疗,但是不能保证他们会在人体中成功,但这个机理是正确,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能够逐步地扫除障碍在人体中也实现。这一切都需要团队合作,基础科学家、细胞分子生物学家以及眼科专家共同合作,配以更多的资源如空间、设备、动物模型、特定的细胞培养设备等。人类与大自然的斗争从未停止过,为扫除危及人类健康的疾病,仍需不懈努力。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
Eye_health,分享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