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恶性青光眼 > 治疗方法 > 执业医师药理学串讲
执业医师药理学串讲
药物效应动力学
一、不良反应
1.副作用由于选择性低,药理效应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效应用作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副作用。
2.毒性反应毒性反应是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毒性反应一般是可以预知的,应该避免发生。
3.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是指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又称回跃反应。
5.变态反应是一类免疫反应。非肽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为抗原后,经过接触10d左右的敏感化过程而发生的反应,也称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reaction)。常见于过敏体质病人。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用药理性拮抗药解救无效。
6.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体质病人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药理性拮抗药救治可能有效。这种反应不是免疫反应,故不需预先敏化过程。
二、药物剂量与效应的关系
1.半数有效量即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时的药物剂量;如效应为死亡,则称为半数致死量(medianlethaldose,LD50)。
2.治疗指数LD50/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安全()。
三、药物与受体
1.激动药为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分为:菇至蔽动药具有较强亲和力和较强内在活性。部分激动药具有较强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
2.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历年经典试题
1.药物的副作用是(A)
A.难以避免的
B.较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C.剂量过大时产生的不良反应
D.药物作用选择性高所致
E.与药物治疗目的有关的效应
2.有关药物的副作用,不正确的是(B)
A.为治疗剂量时所产生的药物反应
B.为与治疗目的有关的药物反应
C.为不太严重的药物反应
D.为药物作用选择性低时所产生的反应
E.为一种难以避免的药物反应
3.关于药物副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D)
A.是可以避免的药物反应
B.是较严重的药物反应
C.常见于过敏体质病人
D.与药物作用选择性低有关
E.是药物剂量过大所致的反应
4.对药物的毒性反应叙述正确的是(c)
A.其发生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
B.其发生与药物在体内蓄积无关
C.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D.其发生与药物作用选择性低有关
E.是一种不能预知和避免的药物反应
5.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C)
A.ED50/TD50的比值
B.TDl0/ED90的比值
C.LD50/ED50的比值
D.ED95/LD5的比值
E.LDl0/ED90的比值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吸收
首关消除:从胃肠道吸入门静然囊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必须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
二、分布
1.血脑屏障脑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相连,内皮细胞之间无间隙,且毛细血管外表面几乎均为星形胶质细胞包围,这种特殊结构形成了血浆与脑脊液之间的屏障。
2.胎盘胎盘绒毛与子宫血窦之间的屏障称为胎盘屏障。
三、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
生物利用度:进入血液的药物占其总量的比例。
四、药物消除动力学
1.一级消除动力学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率不变,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也被称为线性动力学过程(linearkinetics)
2.零级消除动力学零级消除力学(zero-ordereliminationkinetics)是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即不论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故又称非线性动力学(nonlinearkinetics)。
历年经典试题
1.可引起首关消除的主要给药途径是(C)
A.吸入给药
B.舌下给药
C.口服给药
D.直肠给药
E.皮下注射
2.用药的间隔时间主要取决于(C)
A.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B.药物的吸收速度
C.药物的排泄速度
D.药物的消除速度
E.药物的分布速度
3.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特点为(B)
A.药物的半衰期与剂量有关
B.为绝大多数药物的消除方式
C.单位时间内实际消除的药量不变
D.单位时间内实际消除的药量递增
E.体内药物经2~3个t1/2后,可基本清除干净
4.一级消除动力学的特点为(C)
A.药物的半衰期不是恒定值
B.为一种少数药物的消除方式
C.单位时间内实际消除的药量随时间递减
D.为一种恒速消除动力学
E.其消除速度与初始血药浓度高低有关
5.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有如下特点(C)
A.药物的半衰期随剂量而改变
B.并非为大多数药物的消除方式
C.单位时间内实际消除的药量递减
D.酶学中的Michaelis-Menten公式与动力学公式相似
E.以固定的间隔给药,体内血药浓度难以达到稳态
胆碱受体激动药
一、乙酰胆碱
药理作用:乙酰胆碱作用于M受体引起的各系统的反应。表现为心脏抑制、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加、胃肠平滑肌收缩、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瞳孔缩小(虹膜内有两种平滑肌,分别有M胆碱能控制环状肌缩瞳和α受体肾上腺素能控制开大肌、扩瞳)。
二、毛果芸香碱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①眼:兴奋瞳孔括约肌,表现为缩瞳;通过缩瞳作用使虹膜向中心内拉动,虹膜根部变薄,前房角间隙扩大,房水易进入巩膜静脉窦,降低眼内压;环状肌内向瞳孔中心方向收缩,造成悬韧带放松,调解痉挛,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适合看近物。临床用于青光眼和虹膜炎。②腺体:汗腺、唾液腺分泌增加。
历年经典试题
毛果芸香碱(匹鲁卡品)对眼的作用表现为(C)
A.降低眼内压、扩瞳、调节痉挛
B.降低眼内压、缩瞳、调节麻痹
C.降低眼内压、缩瞳、调节痉挛
D.升高眼内压、扩瞳、调节痉挛
E.升高眼内压、缩瞳、调节痉挛
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一、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1.作用机制及药理作用可兴奋M、N胆碱受体,其对腺体、眼、心血管及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弱,对骨骼肌及胃肠平滑肌兴奋作用强。
2.新斯的明的临床应用可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减轻由手术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气胀及尿潴留,此外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对抗竞争性神经肌肉阻滞药物过量时的毒
性反应。
二、难逆性胆碱酯酶药
1.毒理作用机制有机磷酸酯类可与AChE牢固结合,从而抑制该酶的活性。
2.急性中毒
(1)M症状:眼瞳孔缩小,视力模糊;腺体:流涎,出汗,口吐白沫,皮肤湿冷;呼吸:困难,肺湿啰音;心血管:心动过缓,血压下降;胃肠道: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泌尿:尿失禁。
(2)N症状:肌肉震颤,无力,心动过速,血压上升;CNS症状:先兴奋(不安、失眠、谗妄),后抑制(昏迷、呼吸抑制、循环衰竭)。
三、胆碱酯酶复活药
碘解磷定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碘解磷定、氯解磷定结合磷酰化的AChE,使AChE游离出来,恢复水解Ach的活性。临床主要用于有机磷中毒的解救。
M胆碱受体阻断药
阿托品
1.药理作用①腺体:抑制腺体分泌,对唾液腺与汗腺的作用最敏感。②眼:使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松弛,出现扩瞳、眼内压升高和调节麻痹,适合看远物。③平滑肌:松弛内脏平滑肌。④心脏:加快心率,可拮抗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所致的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律失常。⑤血管与血压:治疗量阿托品单独使用时对血管与血压无显著影响,大剂量的阿托品可引起皮肤血管扩张,出现潮红、温热等症状。⑥中枢神经系统:治疗剂量的阿托品可轻度兴奋延髓及其高级中枢而引起弱的迷走神经兴奋。
2.临床应用用于全身麻醉前给药减少腺体分泌。治疗虹膜睫状体炎、眼光配镜,各种内脏绞痛,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律失常,抗休克,解救有机磷中毒。持续大剂量可见中枢由兴奋转为抑制。
3.不良反应及中毒口干、视物模糊、心率加快、瞳孔扩大及皮肤潮红等。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者禁用。“阿托品化”指征:瞳孔较前扩大,颜面潮红,皮肤黏膜干燥,轻度躁动不安,心率加快(~/min)。
历年经典试题
1.阿托品对眼的作用表现为(E)
A.降低眼内压、扩瞳、调节痉挛、腺体分泌减少
B.降低眼内压、缩瞳、调节麻痹、腺体分泌增加
c.升高眼内压、缩瞳、调节麻痹、腺体分泌减少
D.升高眼内压、扩瞳、调节痉挛、腺体分泌增加
E.升高眼内压、扩瞳、调节麻痹、腺体分泌减少
2.根据汗腺的神经支配,夏季应尽量避免使用(A)
A.阿托品
B.六烃季铵
C.十烃季铵
D.酚妥拉明
E.普萘洛尔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