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恶性青光眼 > 治疗方法 > 第一批00后毕业生进入职场怀揣着十八般

第一批00后毕业生进入职场怀揣着十八般



年对职场而言,可能是个颇有些转折意味的年份——第一批00后来了。作为首批走出校园,迈入职场的00后,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选择去哪里工作?就业薪酬的期望值到底有多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00后毕业生都没有选择随波逐流,而是怀揣着“十八般武艺”进入了就业市场。

图源视觉中国

学了五年的医科,他的终极目标是“大厂”

“我的目标是大厂,科研不是我想要的生活。”00后医学生小徐的择业观明确又坚定。和一众年轻人纷纷逃离互联网企业的“反卷”相比,小徐的人生选择看上去相当理智:这位毕业于顶尖高校的男生,有着一张极为漂亮的求学履历,在旁人眼中,他几乎是所有父母可以随时拿来教育自家孩子的“模板”。但小徐却并不这么认为,“医学是一门需要熬年资的学科。我希望学到的东西,当下就能产生效应。”

图源视觉中国

和曾经的80后、85后相比,00后对于投入和产出的计算显然更加精明。“也有人劝过我,你这是自甘被卷啊,进大厂得多苦!每当这时候,我总会回答他们:你以为做医生就不了?”小徐开始和记者算时间账:要是跟着主任查房,肯定七点就得到岗。晚上再来台深夜手术,没个两三点下不了班。

人生不能永远和消毒酒精相伴,凭借着医学生超强的学习能力,小徐开始默默给自己“加课”。“要进大厂,计算机肯定是基础。我的世界里只有内外妇儿各种医学书籍,所以肯定得补课。”小徐开始自学计算机课程。课时费不算便宜,但小徐却有着清晰的规划:“我现在报了四门课,但最终‘大厂’能够回报我的,肯定是几倍的回馈。这钱花的值”。

拒绝媒体单位OFFER,她选择“年轻任性一回”

同样没有对口就业的,还有毕业于北京某高校新闻专业的女生张彤。因为所学的专业是新闻,张彤在择业时,对于就业多了一层观察的心态。“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在一家新闻单位实习时,带我的一个老师是85后,她和我聊起择业观,说她自己从北大毕业时,只考虑过当老师和当记者这两个选项,其他的都没想过。”00年的张彤对比了自己和带教老师的择业观,“我当时和老师说,我想去互联网公司试试,老师毫不犹豫的回我‘你疯啦!’。”

如今,张彤自己真的“任性”了一回。毕业时,面对扑面而来的媒体校招邀约,张彤任性地全部拒绝了。转而,她的简历全部奔向了互联网公司。“也许是专业不对口,绝大多数简历都是‘石沉大海’的状态。但后来真有一家公司的运营要我了!我毫不犹豫地入职了。”

张彤入职后,幸运地赶上了公司的购物节开幕。热热闹闹做完活动,公司恢复上班的日常,张彤开始“反悔”,“我发现,我的生活节奏还是不适应朝九晚五的常态。而且和商学类专业的伙伴们相比,我的新闻学专业在工作中除了写总结汇报,其余的完全派不上用场。”

张彤开始酝酿着离职,“我觉得最可惜的是丢掉了应届生的身份。我爸爸鼓励我,再读个研究生吧,读完出来,你还是应届。”

图源视觉中国

“选个自己喜欢的行业再苦”

就业时,最看重的是哪一方面?这个问题的答案,小徐和一众接受记者采访的年轻人都毫不犹豫的表达了“喜不喜欢”,“然后才是薪酬待遇。这年头,挣大钱和吃苦是正比例关系,在哪一行都苦,还不挑一个自己喜欢的行业,这样苦得还开心一些。”

这样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排序,在学界其实已经被定义。代际研究学者简·特温格将理想主义、自我肯定和个人中心主义的一代人称作“我世代”。瞅准了新一代年轻人的任性,不少用人单位也在悄悄改变着招聘方式:在不少高校的招聘会现场,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单位的招聘公告正在逐渐“变脸”,除了招聘必须的岗位名称、专业要求、薪资待遇外,放假种类、班车车次,甚至是食堂一周菜谱都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招聘易拉宝中。提出的“我世代”的特温格团队所进行的研究也显示,相较于80后,95后在对工作价值的认知上,对于假期和福利、生活工作平衡等休闲回报,也有着明显提升。

“我的一个学长可以成为最好的例子。”南京某高校大三学生汪平(化名)告诉记者,自己“目睹”了学长的就业全过程,职业规划彻底发生了改变,“直到读博之前,学长的人生规划都是报考公务员,但博士毕业后,他毫不犹豫选择了自主创业。走之前还鼓励我们,趁着年轻,要搏一搏啊!”

“斜杠青年”求职更顺利

前不久,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秋季线下首场校园招聘会上,南信大“滑板少年”张开然就带着B站UP主的身份收到了企业的邀约。求职时,他连简历都没带,亮出了自己在B站上传的3D建模作品,瞬间完成了求职全过程。

“我现在就后悔,读书的时候干嘛没再学点别的。”决定留在运营岗位的张彤,决定通过自学开启技能提升。她在网上报了运营专业的网课,每周一、三下班后,晚上八点到十点都定时上网学习。“到了周六,还有老师在线答疑,我就不信了,将来我一定能成为一个好的产品经理。”

新闻专业出身的“职业素养”,让她对“职业能力提升”多了一层观察:“我们这届00后,其实触网的程度原比父母想象的要深。他们的生活里只有抖音,但对于我们来说,遇到问题可以百度,想要化妆了去小红书,上网课有开课吧,无聊了还有B站……想要多学点技能,是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实现的。”

专家建议:企业的管理模式也要“与时俱进”

“我们宿舍四个人,1个考公,1个考研,我和另一个小伙伴选择了就业。”南京某高校社会学专业的大四女生朱丽(化名)表示,自己能理解考公人的求稳心态,但自己还是想趁着年轻挑战一些未知。“我在一家公司实习过,上门挨家挨户发问卷做调查,完不成问卷,老板动辄就是扣光当日工资,我一生气,顿时离了职。”朱丽告诉记者,“社会学这个专业就业不算太顺利,我已经自学了心理学,打算将来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

快速适应时代,也许是00后们拥有最强的能力。根据《人才资本趋势报告》,年,在专业技术岗位的招聘中,拥有三项以上复合技能的求职者,竞争力比单一技能求职者高60%以上,超过50%的总监及以上高级职位要求候选人掌握十项以上职业技能。

专家表示,00后年轻人寻找的职业认同,正逐渐改变着就业市场的结构。“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结束,构建技能网络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刚需。企业唯有改变自上而下的强势管理模式,才能在与00后的磨合中找到“1+1>2”的收效。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杨甜子

校对李海慧



转载请注明:http://www.nqjpo.com/zlff/137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