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恶性青光眼 > 治疗方法 > 孙兴怀教授青光眼药物治疗新进展
孙兴怀教授青光眼药物治疗新进展
编者按
青光眼是严重危害患者视力健康的一种眼病,眼压升高是青光眼发病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降低眼压在青光眼治疗中至关重要。近年来,青光眼药物治疗领域有了快速的发展,为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国际眼科时讯》特邀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孙兴怀教授进行专访,孙教授分享了近年来青光眼药物治疗领域的新进展,并着重介绍了青光眼治疗的一线药物——前列腺素(PG)类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
青光眼药物治疗领域发展回顾
目前我国青光眼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激光和手术三种治疗手段。临床一线用得最多的还是药物治疗,因为其方便、无创,患者也愿意接受。目前抗青光眼药物种类繁多,包括β受体阻滞剂、碳酸酐酶抑制剂、α肾上腺素受体兴奋剂和PG类药物。近年来青光眼药物治疗领域有两大主要变化:一是PG类药物逐渐被众人所接受,成为开角型青光眼一线治疗选择;二是青光眼复合制剂逐渐增多,因为有2/3的中国青光眼患者在初诊时眼压就超过30,单用一种药物治疗很难将眼压控制到理想状态,所以要联合多种药物一起治疗,复合制剂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PG类药物的主要优势
众多青光眼指南,包括《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均推荐PG类药物作为青光眼治疗的一线药物,因为该类药物比其他传统抗青光眼药物的降眼压幅度都大,通常可以达到25%~33%的降压幅度。另外,PG类药物的作用时间也比较长,一次用药可以维持24小时以上,这也是其他类型的降眼压药物无法企及的,PG类药物显示了其独特优秀的降眼压效果。此外,PG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少,对全身基本无影响,而其他类型的青光眼降眼压药物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全身不良反应。所以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PG类药物入选为青光眼的一线用药是有道理的,其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其他青光眼降眼压药物。
PG药物概览
迄今为止,已有4种PG类药物在中国上市,依次为拉坦前列素、曲伏前列素、贝美前列素和他氟前列素,四种药物的共同特点是均为一天一次用药,能够大幅度地持久降眼压。四种药物也各有特点,每一种药物在临床上使用都不可能对所有患者都有效,可能有些患者对一种药物特别敏感,而有些患者则对另外一种药物特别敏感。药物长期使用也会逐渐出现耐药,替换为另一种PG类药物可能又有效了。在不良反应方面,可能有些患者滴用一种PG类药物后结膜充血特别严重,换用另一种PG类药物后结膜充血就有所缓解,或者药物使用一段时间以后不能耐受,出现眼局部不良反应,更换另一种PG类药物以后不良反应又消失了。
他氟前列素前期研究显示,其可有效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患者的眼压,降幅达到37.2%,与拉坦前列素效果相当,但是在平稳控制24小时眼压波动方面优于拉坦前列素。其他PG类药物转换成他氟前列素后,患者平均眼压可进一步下降1mmHg,而且其还可有效降低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在安全性方面,他氟前列素的安全性耐受性良好。最值得 根据他氟前列素前期在日本、韩国所做的研究,推测其可能在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中使用会有更大优势。另外在临床上如果其他几种PG类药物使用无效或不能耐受,他氟前列素可能也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可以为青光眼治疗提供多一种治疗选择。因为他氟前列素目前刚刚在中国上市,尚未在全国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只能根据前期的研究资料来推测其治疗的优选人群。我们希望今后在临床中能够更广泛地应用他氟前列素,并在使用以后总结出他氟前列素治疗中国青光眼患者的具体优势,不断总结经验,进而为青光眼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
上市寄语
泰普罗斯?(他氟前列素滴眼液)已经正式在中国上市了,为中国青光眼医师提供了更多一种的治疗选择,我们期待在未来看到其优于其他PG类药物的证据出现,期待其能够使中国青光眼患者得到更好的病情控制,保住宝贵的视力,在青光眼防盲治盲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