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恶性青光眼 > 治疗方法 > 人眼为什么会长鱼肉
人眼为什么会长鱼肉
翼状胬肉,是因为它的形状很象昆虫的翅膀,故得此名。翼状胬肉是一种生长在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的赘生组织,简单来说就是眼角多出了像“肉”一样的增生物,平时人们也俗称为“鱼肉”。中医中称它为攀睛。
正常人的眼睛,黑眼珠和白眼珠的分界非常清晰。但是,有的人白眼珠上却长出一块儿多余的肉赘,形状类似于三角形,通常医学上,我们把这种外形类似三角形的肉称为“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的病因
翼状胬肉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一般认为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外因中,主要是环境因素,日光中的紫外线、风沙、粉尘、干燥等都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内因主要是自身因素,如眼睛局部的炎症反应刺激等,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也会增加。
环境因素:翼状胬肉多见于温暖干燥的气候。赤道附近气候炎热、日照量大、紫外线强,人群发病率较其他地区明显较高。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紫外线照射,翼状胬肉可能是一种与紫外线暴露有关的球结膜和角膜的光化学变性,紫外线被角膜结膜吸收后引起细胞损坏及随后的细胞增生。另外,其他环境因素可能加重其进展,如电焊工、渔民、农民、海员以及其他户外工作的工人易患此病。
类型以及发生程度
一般长在大眼角,有时可长到角膜上,挡住瞳孔,使视力下降。
※翼状胬肉分为三个部分:
头部:长在角膜上,是胬肉的尖端。
颈部:向后呈扇形展开,稍隆起,位于角膜结膜交界处
体部:伸展到结膜表面的宽大部分
※根据发生程度可分为:
进展型:在进展期时,胬肉的头部隆起,充血明显,表明不平,体部较厚,胬肉在这个时候会逐渐长大,患者会有眼睛刺痛、异物感、畏光、流泪等不适
静止期:胬肉的头部扁平,无充血,表面光滑,体部较薄,胬肉在这个时候不会继续长大,患者可无不适,但因胬肉导致眼表异常,可使泪膜不稳定,出现干眼的异物感、干涩、流泪等症状。
治疗方式
由于胬肉有不同程度,专家表示应该对其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对于胬肉未侵入角膜的患者,可以先选择观察,暂时不必治疗。如果发现有沙眼或慢性结膜炎的症状,可应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眼药水点眼。一般胬肉越过角膜缘二三毫米的患者,医院进行胬肉切除手术。
临床研究表明,翼状胬肉一旦入侵角膜,药物治疗的效果便不甚理想,只能起到有限的改善症状或延缓其生长的效果,因此手术是目前治疗“翼状胬肉”唯一有效的方法。
我院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这是目前主流的手术方式。术中取患者自体球结膜缝合于胬肉切除后缺损的球结膜处,可有效地减少术后复发。
如何预防翼状胬肉
1、生活方式预防
(1)户外活动、作业时应戴防尘及防紫外线的眼镜,尽可能避免烟尘、风沙及阳光刺激,保护眼睛;
(2)平时注意用眼卫生,若有沙眼、结膜炎时,应及时点药治疗;
(3)注意睡眠充足,有良好的作息时间,生活有规律;
2、饮食预防
(1)饮食多清淡,忌食过多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2)多食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可以预防和治疗干眼病,消除眼睛疲劳,如各种动物的肝脏、鱼肝油、奶类和蛋类,以及胡萝卜、苋菜、菠菜、韭菜等。
綦跃勤
医院院长、主任医师/综合眼病专家
简介:中国视觉复明行动指定专家。从事眼科临床近30年。主攻白内障、青光眼及各种疑难眼病。已完成各种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青光眼等手术3万余例,在我市率先开展渐进衍射多焦晶体植入术、散光晶体植入术、缝合晶体植入术、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等手术,多次参加国内外眼科专业会议并进行论文交流。在省内眼科界享有盛誉。
张影影
副主任医师/白内障科主任
简介:毕业于青岛大学,医学硕士。导师为中国眼科界院士——谢立信教授,主攻白内障、青光眼专业,具有扎实的临床基本理论基础,掌握白内障治疗的新动态,熟练老年性白内障及各种复杂白内障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目前已完成白内障手术余例,青光眼、青白联合、翼状胬肉等其他手术余例,并多次参加省市及全国的眼科专业会议交流,发表会议及专业文章数篇。
爱尔眼科·共享全球眼科智慧
全国连锁
中国首家上市医疗机构
股票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