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恶性青光眼 > 病情诊断 > 从中山路人行道的透水砖说起,看看咱石家庄

从中山路人行道的透水砖说起,看看咱石家庄



北京去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m.39.net/pf/a_4782744.html

这几天,细心的市民可能已经发现,中山路两侧新建的人行道和以前的不太一样。新的人行道和公交站都是由一块块10×20×5的小青砖拼接而成,砖体看上去就像海绵一样有凹凸小孔,拿起来,重量也比一般的砖轻一些,这些砖就是“透水砖”。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透水砖”,它们的功能可强大了,不信你看——

??具有良好的透水、透气性能,可使雨水迅速渗入地下,补充土壤水和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改善城市地面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条件;

??可吸收水分与热量,调节地表局部空间的温湿度,对调节城市小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有较大的作用;

??可减轻城市排水和防洪压力、对防止公共水域的污染和处理污水具有良好的效果、使马路上不积水;

??雨后不积水,雪后不打滑,方便市民安全出行;

??表面呈微小凹凸,防止路面反光,吸收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音,可提高车辆通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色彩丰富,自然朴实,经济实惠,规格多样化;

砖虽小,功能却不小,不只中山路两侧的人行道,石家庄市的很多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早已用上了“透水砖”。由此可见,虽然石家庄市近日才制定下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其实建设海绵城市的理念早已落实在行动中。

??海绵城市示意图

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为什么要建海绵城市?

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的收集了雨水。

石家庄要建什么样的海绵城市?

按照目标要求,到年底,石家庄市将规划不少于20平方公里区域,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正定新区作为省级示范区要先行先试建设海绵城市取得成效;到年底,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年底,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新建小区推行绿色屋顶建设

公共建筑和小区住宅在城市中占了较大面积,是汇集雨水的主要场所。如果能将这些雨水收集、利用好,对整座城市的防汛排涝作用重大。《意见》中指出,公共建筑与小区住宅要因地制宜采取雨水调蓄与收集利用等措施,建设海绵城市建筑小区。其中,要采用绿色屋顶、雨水花团等低影响开发形式,规划建设蓄存雨水的景观水体和相应设施。

对于新建公共建筑和小区住宅,可结合绿色建筑建设,推行绿色屋顶或屋顶花园,增加雨水渗透、净化和收集利用设施;对于既有公共建筑与小区住宅,可遵循施工简便、设置灵活、维护简单、经济高效的原则,对建筑屋顶、建筑与小区周边绿地,以及景观水体等实施低影响开发改造。收集的雨水,可用于绿化灌溉、景观水体补充和道路清洗保洁等,做到雨时调蓄、旱时回用。

??城市绿地统筹开展竖向设计

《意见》中提出,要结合城市绿地周边的水系、道路、市政设施等,对城市绿地统筹开展竖向设计,以消纳自身雨水径流,并尽可能为周边区域提供雨水滞留、缓释空间,提高区域内涝防治能力。据介绍,竖向设计指在一块场地上进行垂直于水平面方向的布置和处理。对绿地采取竖向设计,可有效减少绿地雨水径流的排放。同时,结合景观要求和群众活动需求,采取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植被缓冲带、雨水湿地、雨水塘、生态驳岸、生物浮床等低影响开发技术,提高城市绿地的雨水渗透能力,增加雨水调蓄、净化功能,有效削减地表径流峰值和流量。

??道路将变快速汇水为“吸水”

转变城市道路的建设理念,变快速汇水为分散就地吸水,提高道路对雨水的渗滞能力。对已建道路,可通过路缘石改造、增加植草沟、溢流口等方式,将道路径流引到绿地空间。对新建道路,可结合红线内外绿地空间、道路纵坡及标准断面、市政雨水排放系统布局等,优先采用植草沟排水。对红线外绿地空间规模较大的道路,可设置雨水湿地、雨水墉等雨水调节设施,集中消纳道路及周边地块雨水径流。对自行车道、人行道,以及其他非重型车辆通过路段,优先采用渗透性铺装材料。

年年底前,完成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科学布局雨水调蓄设施,消除城市重点部位积水问题。其中,加快推进老城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和城区易涝点整治,做好雨水管网系统与周边海绵体的有机衔接。

??雨水花园示意图

??禁止对河道全面硬化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严格落实“蓝线”管理规定,加强对城市坑塘、河湖、湿地等水体自然形态的保护和恢复,禁止截弯取直、河道全面硬化等破坏水生态环境的建设行为,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同时,建立海绵城市信息管理平台,统一信息系统接口标准,实现信息即时交换、数据共享,并建立雨水径流水量水质监测系统、防汛应急调度系统、排水管理信息系统、河湖水系水质监测系统、调蓄池水位水质监测系统、降雨及城市气温监测系统,实现海绵城市各项管控指标的考核评价,指导海绵城市建设与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nqjpo.com/bqzd/103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